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上册同步检测试题 荆轲刺秦王

编辑:qinh

2011-03-24

高一语文上册同步检测试题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文学常识填空。

《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____历史著作,初名______________,经过汉代______________整理编辑,始定名《战国策》,全书共______________篇。

答案:国别体《国策》 刘向 33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樊於期( ) 而右手揕其胸( ) 以药淬之( )

人不敢与忤视( ) 为变徵之声( ) 士皆瞋目( )

厚遗秦王宠臣( )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答案:wū zhèn cuì wǔ zhǐ chēn wèi cù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2)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5)诸郎中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7)断其左股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答案:(1)眼泪 鼻涕 (2)礼品 货币 (3)走投无路贫困 (4)袒露一只臂膀 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5)宫廷的侍卫 称中医医生 (6)投击拿着 (7)大腿 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项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C.予羁縻不得还 D.居十日,扁鹊望桓公而还走

E.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

提示:B、C两项中“还”都是“回来”的意思。

答案:BC

2.下列各句中括号内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拔剑,剑长,操其室。

B.(郑伯)许君焦、瑕。

C.(荆轲)发图,图穷而匕首现。

D.(高渐离)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提示:A项中省略的是“秦王”;B项中省略的是“晋惠公”;D项省略的是“荆轲”。

答案:C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秦王必说见臣。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3)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4)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答案:(1)秦王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2)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3)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我)一同去。(4)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

4.根据全文的思路,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来划分。

参考答案:(1)开端(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缘起。

(2)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行刺准备。

(3)高潮(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廷刺秦王。

(4)结?局(末段):荆轲被斩。一幕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活剧,以秦王“目眩良久”告终。

5.易水诀别一段的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结合具体的描写语句分析。

参考答案:这段描写,烘托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如“白衣冠”“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风萧萧兮易水寒”等都是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其中音乐描写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也是渲染悲壮气氛。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