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编辑:

2015-01-13

二、阅读与鉴赏(5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野夕答孙郎擢①    何逊②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馆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①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②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2分)

答:

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6题。(18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④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滃然:水盛大的样子。  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  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  ④涵煦:滋润化育。  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回头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升:登上

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察看     D.遂书以名其亭焉   书:写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因为本其山川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B.文中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之意。

C.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援引史实,通过写景、议论、记叙,达到突出颂扬赵宋王朝统一天下的功德的写作目的。

D.作者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是朝廷命官,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答:                                                                     。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答:                                                                     。

(3)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答: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