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验试题精编

编辑:

2015-10-01

1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假舆马者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加:增加。D.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中:合乎。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B.①故木受绳则直②河东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D.①蛟龙生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17、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8、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运用列举事例的论证方法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57)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0、语段是在秦“余威震于殊俗”的背景下极写陈涉之弱,那么,我们探讨两个问题:

(1)后一段采用了什么手法?从哪些角度极写了陈涉之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极写陈涉之弱,在表现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概括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关于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几组对比,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B.本段文字以陈涉起义的史实为论据,用反衬的写法,揭示了秦王朝覆灭的原因。

C.作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意在讽今。“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点出全文写作意图。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23、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将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验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2015年高一必修三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验试卷

2016年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综合测验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