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试题:第三单元

编辑:

2015-10-15

三、(15分,每小题3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注],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上,指刘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度:估计

B.不及以闻,自追之 闻:听说

C.若亡,何也 若:你

D.王素慢无礼 素:一向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中的“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先破秦入关者王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1.下列各句与“上不我用”的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唯才是举 D.忌不自信

1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一句的意思是( )

A.大王如果想长期在汉中为王,那就没有用得着韩信的地方;如果想争霸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计议大事的人了。

B.大王如果想长期统治汉中,那就用不着拿事情给韩信做;如果想争霸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计议大事的人了。

C.大王如果想长期在汉中为王,那就没有用得着韩信的地方;如果想争霸天下,不信任他就没有可以计议大事的人了。

D.大王如果想长期统治汉中,那就用不着拿事情给韩信做;如果想争霸天下,不信任他就没有可以计议大事的人了。

13.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根本原因是( )

A.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引起了萧何的重视

B.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一向言听计从

C.萧何发现韩信具有帮助刘邦争天下的才干

D.诸将多有逃亡,刘邦为稳定军心,急欲拜将

四、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14—15题。(6分,每小题3分)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①,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③喜人过。应共冤魂④语,投诗赠汨罗。

【注】此诗为诗人客居秦州时所作。时李白因永王事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①天末:天的尽头。这里指夜郎。②君子:指李白。③魑魅: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④冤魂:这里指屈原。

14.对这首诗意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

B.“鸿雁”句写作者急盼挚友音讯,但是“江湖秋水多”,风波险阻,望消息而不得。

C.“文章憎命达”意谓好的文章总是不喜欢命运顺达的人。

D.“应共冤魂语”一联,劝李白应向同样蒙冤的屈原互相倾诉,写诗赠给屈原。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诗由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感情强烈,但表达上决非一泻千里,而是低回婉转,富有感染力。

B.颔联委婉地表达了对李白的牵挂,希望他能越过秋水江湖,早日从流放地归来。

C.颈联用对比的方法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才能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遭人诬陷。

D.尾联中,因李白流寓江湘,诗人联想到了屈原,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述说内心的愤懑。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8题(8分)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概括作答。(4分)

答:

17.本诗的第二小节,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4分)

答:

五、名著导读

1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谈谈孔子对“贫富”的看法。(5分)

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②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答: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就为大家提供这些,更多内容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2015年高一必修三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验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验试题精编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