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2-19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一、1. D 点拨:A项窈yǎo; B项楯shǔn;C项愀qiǎo。
2. A 点拨:B项闻→文,中→衷;C项焚→婪,逾→渝;D项滥→澜,装→妆。
3. B 点拨:A项“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与“显得”重复。C项“不绝如缕”指声音的微细悠长或形势十分危急。对象不当,应为“络绎不绝”。D项“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用在同一人或事物上。
4. C 点拨:“与人为善”的“与”为“偕同”之义。
5. A 点拨:A项“哀”,为动用法,“鉴”,意动用法。B项“舞”“泣”,使动用法。C项“平”使动用法。D项“生”使动用法。
6. D 点拨:A项“可怜”为“可惜”之义,今义为“同情,怜悯”。B项“金块”为“把金子当地土块”,今义:黄金块。C项“果然”为“饱腹的样子”,今义为副词,“果真”。D项“扶摇”古今均为“旋风”之义。
7. A 点拨:结合文中写景部分判断第一空为“清幽”。排除B、C两项。再看第三空,“寂寞”较“孤寂”更符合当时作者的心情。
8. A 点拨:“袁宏道”为公安派。
二、1.D 点拨:A项是对“哲诗”和“诗哲”两个概念的理解。“哲诗”是指庄子,说他既是哲人,又是诗人,他的作品充满哲理。“诗哲”是指屈原,他的作品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所以A项错。B项对“互涵互动”的理解正好相反了。C项中解释“史著文学化”,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的历史”,不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哲学诗意化”是“以形见理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和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而不是“用诗歌的形式”。
2. C 点拨:庄子只有《庄子》,并没有诗歌著作,屈原只有诗歌,并没有哲学著作,文章只说他们的作品有这样的特点。只要通读全文,或者借助一般常识即可理解此题。
3. B 点拨:B项观点与例证不一致,选项讲“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因素”,而后举的却是《老子》这一哲学例证。
4. D 点拨: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A、B、C三项都是本文的枝叶,不是主旨。本文要说明的是为什么会产生“庄骚比翼,哲诗辉映”的现象。故D项正确。
三、1.(1)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2)C 点拨:A项“妻”名词用作动词,做妻子。B项“落”是使动用法,“落叶”为“使叶子落下”。D项“竟”为“最终”义。
(3)①“恚”字极简省双极形象地写出了女婿对岳母家要挟的心理和形态。②“置酒”“跪白”简省而又生动地写出了王夫人战战兢兢求情的心理。③“公大怒……还第”,寥寥几笔,使一个刚正无私的官员形象凸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1)A 点拨:鄙:边界、边远的地方。
(2)B 点拨:A项第一个“以”是“把”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借”的意思。B项“所”都是“……的东西”的意思。C项第一个“而”是修饰连词,第二个“而”是转折连词。D项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3)D 点拨:③是表示李超技艺进步很快。④是表示李超自大。
(4)C 点拨:A项“愤而择日告辞而去”不正确,应为“数日后辞去”。B项“争强好胜”不符文意。D项说本文‘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不正确。
四、1.(1)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 点拨:“以”后省略“之”。
(2)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 点拨:迄:最终。
(3)李超开始不说话,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他。 点拨:固:坚决,顽固,引申为“再三”。
2.(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若答“雁别秋江去”更妙,言之成理也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写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端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点拨:首联写岳阳楼四周的壮丽景色。首句“岳阳”不是楼名,而是指岳山之南一带(阳为山南)。“尽”“迥”“开”三字表现出景色的邈远辽阔,显示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侧面衬托出楼之高。次联写雁儿高飞,月出山口,但这样的自然美景被诗人赋予了生命,能引愁心去、衔好月来,想象新颖而有独创性。第三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便用了夸张手法,衬托出岳阳楼之高。最后两句写楼高风急,通过写风“吹人舞袖回”,既写诗人超脱豁达,更写楼之高耸,气韵生动,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3.(1)侣鱼虾而友麋鹿 渺沧海之一粟
(2)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3)行成于思 毁于随
(4)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点拨:注意:麋、沧、行、斑字形勿错。
五、1.②③① 点拨:注意前后文中的暗含信息。“桥下有水”,“孩子在水中钓鱼”故②为第一空。“绿荷丛中有鹭”,③填入第二空。“摇成绿浪”是因为风吹。故①填入第三空。
2. 示例:①不管心里充满几多创伤。
②碰到初春的和煦的风。
③这一切岂不随风飘去? 点拨:只要句意连贯完整即可。
3. 示例:小苗得以茁壮成长,是阳光雨露的滋润;春藤得以攀援,是靠树干的扶持;桃李得以成熟,是靠大地的培育。谢谢您曾给予我的指导,老师!
六、例文:
使障碍变成风景
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苦和甜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人的内心。”很多时候,我们倚着一块巨石,却无力推动它。怅惘之时,蓦然回首,却发现风景这边独好 只要我们愿意,障碍便是一道风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被这样雄奇壮阔的意境所深深震撼,却不一定想在那里生活。撒哈拉,一片神奇的土地,却也是贫穷、荒凉、愚昧的代名词。这样的生活,眼前终日弥漫着无边的黄沙,周围时刻会响起枪声,但在三毛的眼中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她开着她的“白马”在沙漠中驰骋;她寻找骆驼头盖骨,体会“拾荒”的快乐;她与那些最贫穷、生活在最底层的奴隶成为亲密的朋友;她“悬壶济世”,拯救那些她所爱的人们……在她的眼里,生活的艰辛已完全蜕变为一种真实的美丽,人性的真善美早已驱散了一切阴霾。我为三毛而深深感动,感动于她的生活,更感动于她对生活的那份态度。是的,只要心中存有那份爱和真诚,还有什么样的障碍不能变成风景?
喜欢在清晨出门,细数路边的菊花,遥望天边的云彩,偶尔吟一句五柳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时常在想,在那样一个文化屈服于权贵的时代,人人幻想“出仕”,但陶渊明为什么能够安于旁人看来平淡的生活,而不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却依然迷恋“种豆南山下”的闲适?是他的诗给了我答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好一个“心远地自偏”!他的从容淡定,使别人眼中难以理解的障碍,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感动于爱迪生的一千次失败,是他的乐观和执著和第一千零一次的成功使得一切障碍成为绝美的风景;感动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他的顽强和对事业的热爱使得失聪成为他命途中最美的点缀;感动于冰心的善良和真诚,感动于她这样一段话:“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也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我们,能使障碍变成风景 只要我们愿意。
总评:本篇作文对话题“障碍与风景”进行了深透的理解,开篇精炼而又准确地切中文章主旨。文章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名家名人的生平事迹信手拈来,内容丰富,展示了宽阔的知识视野,显示了作者的文化底蕴。语言流畅自如,引用名言、名诗,运用排比修辞,字里行间洋溢着思想的力量。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检测卷及答案,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