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2-23
(2)这两句诗表面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3题)(5分)
(1)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3)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答案】 (1)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 (4)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五、(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叩访地坛
陶晓跃
(1)我是在一个黄昏走进地坛的。听说地坛,是因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突然残废了双腿,他用双手把轮椅摇进地坛,也把自己摇进了一个“生”的高度。记得初读这篇文章,就很有些泪意,而今来到北京,自然也就想去实地读一读地坛。
(2)眼前的地坛,牌楼华丽,亭廊勾连,水榭相连。走在朱红高墙的影子里,走在绿坪环绕的石径上,满眼都是排列整饬的树。树,一律呈现出青春的模样,一律散发出青春的气息,即使是偶尔出现的一两棵勉强能用“古”字修饰的柏树,枝叶间也似乎溢满着灿烂的笑。
(3)这就是地坛?我有些茫然。那“茂盛得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不见了,那“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茫”也不知隐匿到什么角落;哪里去找那条铺满了杂乱落叶的歪斜小径,哪里又能寻得那片跌落着阳光和月色的枯叶?
(4)徜徉于地坛,这棵树下,独自静坐着一个看书的中年女子,夕阳的余晖穿透层层树叶洒落在她的头上,也点染在她的书上。一本书、一抹阳光,还有一瓶矿泉水便伴随着属于她的一段或优美或感伤的时光。那棵树下,围集着几个鹤发老人,一台简陋的录音机,就把一段京剧唱得起起伏伏。那种地道的京味,荡漾在园子里,也逗得树上的灰喜鹊飞起飞落。
(5)最引人注目的该是那一对拍婚纱照外景的新人,洁白的礼服犹如轻盈的云彩从园子的这边飘到园子的那边。新娘不停地摆出种种妩媚的姿态,将自己满脸洋溢的幸福定格在地坛的草木上,地坛的亭阁里。
(6)这就是当年承受了史铁生所有“苦难”的地坛?这就是当年史铁生最终又让“苦难”下跪在自己没有了知觉的双脚下的地坛?可那些休整的蜂儿何在?思索的蚂蚁何在?那些祈祷的瓢虫爬向了何处?蜕变的蝉儿又藏在了什么地方?那在一瞬间轰然坠地创造生命辉煌的露珠还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吗?
(7)我问地坛,也问自己。我知道我内心深处的地坛不停地抵触着眼前的地坛,我也知道那是因了我浸沉在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太久,乃至难以自拔。
(8)突然,我看到了园中的一个土丘,上面满是错杂的古木,似乎还保留着古园中的原始风韵。我想,这该是园中唯一一块未经雕琢的地方。我有点冲动地循着小路走上了山冈。
(9)也许,当年史铁生就是坐在这个土丘下,“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关于生等等最简单也最深奥的道理。
(10)这种追思,不是山高地远的阔论,而是直接指向了生命的内核。史铁生用一种豁达和平和打量“死”,也就对“生”有了一种特别的理解。“活着”,就是一种价值;“活着”,就是生命的一种意义所在,或是苦难,或是坚韧,或是其他的一切形态。即使是虫鸟,即使是草木,它们自身都在唱着“活着”的歌,这歌,是谁也无法用什么既定的观念丈量它的价值的。
(11)眼前的古木肯定见证了当年深陷在轮椅中的史铁生的形象,否则它怎么会绿得如此苍幽而深远。追随着它充满思想意味的枝桠指引的方向,我走进了地坛的方泽坛,也就是当年皇家祭祀地神的地方。
(12)印象中这般特殊的祭拜之地,一定充满了肃默和神秘。一定会有硕大的青铜方鼎,一定会有圆形的青铜香炉,而那黑色的神秘也一定会在那方鼎中、香炉里袅袅升腾,飘向四面远方的大地。
(13)可我却什么都没能看到:我看到的只是拜台上搭成的一个硕大的舞台。舞台的背景是人工画的一个月亮,四周高耸的是极具现代意味的灯光架。一打听,原来这舞台是为在地坛公园举行的“北京民族文化艺术博览园”搭建的。原来那四周充塞着的剪纸、风筝、皮影、泥人等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摊位,那沿着石板路铺开的各地的熊啊、毛猴呀之类的工艺品,都是直奔着这一主题而来。
(14)走在那摊位的夹缝之间,流溢的灯花闪烁在我和那些贴肩搭背的人群的脸上,在那些洋溢着欢笑的脸上,我读出了有关地坛的多重意蕴:皇家的地坛太神秘,它只与神对话;史铁生的地坛又过于文人化,它只局限在某一个精神的领域:而对于普通的人流而言,地坛只是一个映衬大众生活的静物。
(15)于是,我释然。
14.文章第(7)段中“内心深处的地坛”和“眼前的地坛”在文中的意义各指什么?(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内心深处的地坛”是指作者因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而烙印在脑海深处的关于生命底蕴的思索的精神领域(或答“精神载体”)。
②“眼前的地坛”既指作者目前所看到的牌楼华丽、亭廊勾连、水榭相连,绿坪环绕石径、树木排列整饬且一律散发出青春气息的地坛,也指映衬了大众恬静幸福生活的同作者脑海中的地坛风格迥异的地坛。(本题重点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1)-(7)段可以分析出,“内心深处的地坛”指的是史铁生笔下的那个作为精神载体的地坛,“眼前的地坛”则是指作者眼前所看到的地坛,而眼前的地坛可以从(2)(4)(5)段及尾段整合得出。)
15.你怎样理解第(9)段中“关于死,关于生等等最简单也最深奥的道理”一句的内涵?(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为死、生是一种自然现象,人“活着”,就是一种价值;“活着”,就是生命的一种苦难或坚韧,或是其他的一切形态的意义所在,所以对死生内涵的思考(追思),是最简单的。
②又因为对死生内涵的思考(追思),直接指向了生命的内核,须用一种豁达和平和打量,才能对“生”有特别的理解;人们无法用既定的观念丈量它的价值,所以这问题又是最深奥的。
16.文章第(14)段中的“对于普通的人流而言,地坛只是一个映衬大众生活的静物”,结合文中相关内容概括本文所写的普通人流的大众生活。(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中年女子在树下静坐看书②几位鹤发老人在树下唱京剧③一对新人在地坛拍婚纱照的外景④百姓参加(直奔)“北京民族文化艺术博览园”的活动。(太粗略地答:“恬静的、悠闲的、幸福生活”)(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本题需结合(4)(5)(13)(14)段相关内容思考、作答。)
17.这篇散文为什么要以“叩访地坛”为题?(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篇散文以“叩访地坛”为题,一是它贯穿全文的内容:从探访缘由,到实际拜访;从探访所见,到深沉思考等等,都与它密切相关。二是结构上便于引发作者对地坛的多重意蕴探索,并表达出作者对地坛的虔诚之心、敬(景)仰之情。
六、(15分)
18.请对下面信息进行整合,给“绿色食品”下一个定义。(4分)
要求:注意所给信息之间的逻辑性,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删除信息点。
①绿色食品是优质、营养类食品。
②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的食品。
③绿色食品必须经过专门机构认定。
④绿色食品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⑤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的食品。
⑥绿色食品上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
绿色食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的、经专门机构认定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整合思路:遵循原则——生产方式——认定——标志——综合特性。如逻辑顺序颠倒要酌情扣分)
19.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5分)
人民日报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廖文根)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
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上运行3圈后,将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使卫星进入48小时轨道。这次变轨控制预计在10月29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二次变轨
(拟写新闻标题,应该从新闻导语部分获取信息,即从“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获取信息。信息要点要包括“对象”和“怎么了”。)
20.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个字数相等的语句。(6分)
有这样一种朋友,也许相隔万水千山,也许分别十年八载,世事变幻,沧海桑田,永远不变的是彼此心中的那份默契与牵念。所以我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缘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本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所以”一词标明要续写的内容是由前文总结而来的。“相隔万水千山”“分别十年八载”“永远不变”是续写内容的信息点。)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奥林匹克精神为逐渐变得镇静和自信的青年所崇尚。随着昔日古代文明力量的逐渐衰退,镇静和自信成为古代文明更宝贵的支撑;它们也将成为即将在暴风雨中诞生的未来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现在,镇静和自信却不是我们的天然伙伴。人自幼就开始担惊受怕,恐惧终身伴随着他……根除恐惧的真正良药是自信而不是勇气。自信总是与它的姐妹镇静相辅相成。
(选自《语文读本》第一册顾拜旦《奥林匹克精神》)
这段话对你有哪些启发?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经历、体验、感悟等。
要求:感情真挚;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立意探索】 这是个话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最明显的立意是以彰显自信为中心,道出“自信和镇定”的关系,即正确理解“根除恐惧的真正良药是自信而不是勇气。自信总是与它的姐妹镇静相辅相成”的含意,但不可偏离话题而只写“镇定”,应以“自信”为主。当然,围绕“自信”,选择其他角度来论述也可,比如论述“自信和勇气”的关系,“自信和自卑”的关系。
【佳作赏读】
自信,方能燃起生命之火
自信,人生不可缺少的动力。没有自信,成功远在天涯;拥有自信,你已成功了一半。
——题记
从前的我自卑,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于是陪伴我的只有那颗孤独的心。冰封的心被自卑占据着,阳光洒不进,甘泉润不透。
看,对面过来一个好漂亮的女孩子,一身粉红色的连衣裙,一头清爽飘逸的秀发,好美。看看自己过时的上衣,打着补丁的裤子,和蓬乱的头发,一股莫名的滋味涌上心头,好羡慕别人,但又好自卑。
每当看到别人手捧面包,细细品味的时候,再看看自己手中的镘头,莫名的滋味又涌上心头,好渴望但又好自卑。
每当看到同学们手捧整洁的试卷,炫耀那鲜红的分数时,再看看自己的试卷,好嫉妒但又好自卑。
……
何时我才能摆脱心中的恶魔——自卑,何时我才能如蛹变蝶飞?
看陶渊明,一贫如洗,但仍乐观向上;看李世民,随父打天下,困难重重,仍坚持不懈;看朱元璋,从乞丐变为一代君主,历经种种艰辛,但仍未放弃……
看雨后的小草,惨淡无比,但仍挺直身躯;看茫茫沙漠中的白杨,被狂风袭击,但仍屹立不倒;看高山顶上,荒无人烟,但青松仍矗立于山巅之上……
我,一个比海伦•凯勒幸运,比桑兰幸福的人,为何要被自卑围困?我要自信!
我努力了,我成功了,曾经那个自卑的我已不复存在,如今我阳光灿烂。我学会了微笑,学会了面对。
微笑是自信的表现,谁说它没有眼泪,它只是把眼泪装点成诗。漫漫人生,受约束的是心情,不受约束的是生命,打开生命的天窗,人生没有雨天。
请扬起自信的风帆,不要因山高路远而感叹,不要灰心,因为它是衰弱的化身;不要死心,因为它是失败的化身;要学会拥有自信,因为它是成功的关键。
相信自己,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莫让美好年华付水东流,莫让人生留有悔恨。把自卑留给昨天,让信心照亮未来!
自信,方可燃起生命之火。
【名师点评】
本文紧紧围绕题目,道出只有除去自卑的心理,找回自信,才可以燃起生命之火。作者选用事例,论述观点,角度恰当适宜。在论证方法上或采用排比,或举例,或比喻,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彰显了作者的文采。
高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