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高中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编辑:

2016-04-22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1、B(A.藩篱fān 跬步kuǐ 乘便chéng  C.劲弩jìng  锲qiè  D.跂望qì  经传zhuàn)

2、C(A.膏粱  撒手人寰  B.锋镝  D.冰雪消融)

3、D (青出于蓝: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A.以小见大: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B.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C.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4、A(B项,成分残缺,“务实渐进”后面应加“的方式”;C“突破了20℃度以上”不合逻辑。D“防止交通治堵不成为应急工程”否定不当。)

5、B

6、A (B.强加因果,第二段中原文为“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C.第三段中原文为“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D.根据第四段末“补充”可知。)

7、D(其他选项均牵涉到“幼小动物演习生活、适应生存暠的话题。)

8、A(该项属“演习说”,题目中是成年北极熊,不符合;其他选项分别属于“自娱说”、“学习说”、“锻炼说”。)

9、B(意动用法,“以……为耻”)

10、C(都解释为“竟然”)

11、D(A.形容词活用为名词;B.使动用法;C.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①名词活用为动词;②名词作状语)

12、C(C项是“定语后置句”,而A、B、D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13、A(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译文:A.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身边侍从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却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B. 您从前以孤身出使,到有万辆战车的匈奴,碰上不好的境况,以至于无所顾忌地自杀,颠沛流离历尽辛苦,几乎死在北方的旷野之中。壮年时期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C. 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D. 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

14、(6分)①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水平远远低于圣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得分点:“众人”“下”、“耻”)  ②(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或阿谀、奉承)。(得分点:“卑”“盛”“谀”)

15、(8分)对王昭君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2分)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2分)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2分)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2分)

16、①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②而致千里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别有幽愁暗恨生    ⑤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⑥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17、(6分)(1)从结构上看,由《四郎探母》这出戏,联系到世界其他民族的文艺作品,从而为下文阐述文化的作用做好铺垫。(2)从内容上看,《四郎探母》说明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广泛的,而《伊底帕斯》,《李尔王》长久以来所产生的“震撼”“感动”进一步佐证了作者的这一认识,说明了文化的相通性。 (每个角度3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1)文化艺术既能使人找到了解自己处境、发泄痛苦、表达情感的方式,抚慰受伤的心灵。(2)又能使孤独的个人找到所属的社会群体,产生归属感。(3)文化能将孤立的个体凝成精神相通的群体社会,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答出1点给2分)

19、(5分)这段话主要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人比喻为“散落的珠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独立零散状态;把文化喻为“细丝”“黏合剂”,形象地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其中的“柔弱”和“强韧”准确地写出了文化的两个特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从而突出了本文的主旨:文化重要。(答出修辞得2分,阐明修辞效果得3分。)

20、(6分)(1)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父辈们被四郎自责而痛苦的孝心所感动。(2)生活在他乡已是故乡的中年儿女被父辈们发自心底的思乡之情所感动。(3)作者感动于文化的内涵与力量,感动于美的顿悟。(一个角度3分,答出两个角度即可得6分)

21、(共6分)拉斯蒂涅(2分)

【示例1】:鲍赛昂子爵夫人的婚姻是以财产、门第为基础的。由于不堪忍受没有爱情的婚姻,而又无法摆脱婚姻的枷锁,只得离开家庭而没解除婚姻。她才貌超群,再加高贵的身份,身边围绕着不少追求者。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皇贵胄,却敌不过日益膨胀的金钱势力,遭到心爱的人的遗弃。她的情夫为了“二十万法郎利息的陪嫁”,要娶一个暴发户的女儿,把她抛弃了。(4分)

【示例2】: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出嫁时因得到了父亲80万法郎陪嫁而对父亲极尽奉承之能事。高老头没钱后,其利用价值也就随之消失,她的两个女儿迅即将他扫地出门。即使在临终之际,也难见上女儿一面。金钱成为了她们侍奉父亲的杠杆,照料父亲的条件。(4分)

22、【参考示例1】:我认为主张“为民分忧,与民同乐”合适。其一、这个理念表明了报纸与读者的关系,报纸理当为民服务;其二、《新比晚报》非党政机关报,既然作为民众喉舌,就应与民忧乐与共;其三、为民分忧,其最终目的虽然也是为国分忧,但“为民分忧”理念更具体,可操作,更能体现编辑、作者与读者的密切关系。(6分)

【参考示例2】:我认为“为国分忧,与民同乐”好。一是这个理念有高度,能鲜明地体现报人的爱国情怀;二是这个理念也表明了报纸与国家、人民的依存关系,报纸为国分忧的落脚点当然也是为人民造福祉。 (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6分)

23、作文要求:

(1)议论文  (2)立意请从材料内容出发  (3)800字

立意提示:

角度一:成功靠自己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好汉。

角度二:做事先做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仁者之心,当怀抱天下苍生,岂能只重一己之利。

角度三:慈爱是育才之道父母是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永远的精神依靠。允许孩子失败,是父母授予孩子爱的摄受,孩子怎会不成功?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2016年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