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编辑:sx_gaohm

2016-04-25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第Ⅰ卷 阅读题(57分)

一、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太阳能何时进入寻常人家

大家都知道,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关于利用太阳能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可它至今还没有走进寻常百姓家。

目前,家用的太阳能装备大多是太阳能电池板,它可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现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屋顶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日本能源比较缺乏,所以他们对太阳能十分重视。据日本有关部门估计,日本2100万户个人住宅中如果有80%,装上太阳能发电设备,便可满足全国总电力需要的14%;如果工厂及办公楼等单位用房也进行太阳能发电,则太阳能发电将占全国电力的30%至40%。日本政府力争于2100年实现太阳能发电量达到500万千瓦时的目标。

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较高,所以要建立太阳能发电厂就不能采取这样的方式。先将光能转换成热能,再以热能生成的水蒸气带动蒸汽涡轮机发电,这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方式。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就开始在美国加州的沙漠地带,建造了9座太阳能发电站,合计发电能力达到可观的354兆瓦。这种技术相对而言非常简单,几百个跟随太阳转动的凹面镜,把接收到的阳光,集中到位于聚焦点上的一个真空隔热吸收管中,把吸收管里的特种高温油加热,高温油把热量传送给水,生成水蒸气,水蒸气带动蒸汽涡轮机生成电能。但是在此之后,尽管曾经有过不少计划,但国际上却再没有建造过一座光热发电站。人们对光热技术兴趣减弱的原因,主要在于常规能源载体的市场价格降低了很多。

太阳能发电需要占用一定的面积,光靠建筑物房顶来发电是远远不够的,发电效率和成本也比较高,所以要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铺设太阳能装置。一些科学家建议通过超导电缆将全球太阳能发电站组成统一电网,以便向全球供电。到了2100年,即使全用太阳能发电供给全球能源,太阳能发电设施的占地面积也不过829万多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只相当于全球海洋面积的2.3%或沙漠面积的51.4%。为了不占用有限的地球面积,一些科学家甚至提出向太空要太阳能,在太空中建一些大型的太阳能发电站,然后把这些电能以微波方式发送到地球。

要使太阳能进入寻常百姓家,真正达到实用水平,从技术上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提高太阳能光电变换效率并降低其成本,二是要实现太阳能发电同现在的电网联网。从社会政策上也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获得普通百姓对清洁能源的支持,二是要获得政府对太阳能发电的前期投入。

1.根据文意,下列对“太阳能发电站”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太阳能发电站没有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发电,是因为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成本较高。

B.太阳能发电就是把光能转换成热能,热能生成水蒸气,然后带动蒸汽涡轮机发电。

C.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的国家,建造的九座太阳能发电站合计发电能力达354兆瓦。

D.太阳能发电站技术比较简单,只要几百个随太阳转动的凹面镜就行了。

2.下列对“日本2100万户个人住宅中如果有80%装上太阳能发电设备,便可满足全国总电力需要的14%”的理解,最契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如果日本80%的个人住宅装上太阳能发电设备,其发电量相当于全国总电力需要的14%。

B.如果日本80%的个人住宅装上太阳能发电设备,可节约全国总发电力的14%。

C.如果日本80%的个人住宅装上太阳能发电设备,将增加总用电量的14%。

D.如果日本80%的个人住宅装上太阳能发电设备,其消耗的电能将达到全国电力的14%。

3. “(太阳能)至今还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有诸多原因,不属于其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

A.在提高太阳能光电变换效率,并降低其成本方面尚不理想。

B.太阳能发电与现在的电网尚未成功联网。

C.普通百姓对清洁能源还没有达到认可的程度,政府的前期投入也还不够。

D.目前尚未提供建造太阳能发电站的足够面积。

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科学家提出的在太空中建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然后把这些电能以微波的方式发送到地球,缺乏可操作性。

B.日本能源比较缺乏,其利用能源的出路之一就是大力开发太阳能。

C.由于太阳能发电需要占用一定的面积,将来在沙漠、太空、海洋建造太阳能发电站将成为最佳选择。

D.利用超导电缆技术,将全球太阳能发电站组成统一电网,将使人类全球供电的理想成为可能。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子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己。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

B.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        媚:讨好

C.不能无怨望                    望:盼望

D.赐粟五万石,爵执珪            赐:赏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

D.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伍子胥“胆识才干”的一项是(    )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③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④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⑤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聩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应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奢是个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指责楚平王的过错,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最终同长子一起被杀害。

C.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D.江上渔父是个贪图富贵的人,他偶然救了伍子胥,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看不上眼,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珪,哪里只是百金剑呢?”却不知道眼前被救的人就是伍子胥,错过了好机会。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2分)

②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2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0.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        ,押的韵是       。(2分)

11.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1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

②                  ,善假于物也。

③                  ,王道之始也。

④                  ,犹抱琵琶半遮面。

⑤《过秦论》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                              。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