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5-23
4.下面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姱而不丑兮”,从不同方面描写橘树的外表和内质,并加以歌颂。第二部分从“嗟尔幼志”至结尾,从橘树的特性引申开来,更进一步地展示了自己向往的高尚品德和独特志向。
B.诗中所刻画的橘树形象是完整的,并有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橘树特性的描写,衬托出自己所乐于具备的高尚品德和独特志向,诗人颂橘,意不在橘树的本身,可是写的又全是橘树。在这首诗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咏物述怀的笔法。
C.诗中“兮”字的位置,同《离骚》不同,主要用在偶句句尾,以表达对橘树品性的赞美。全诗大都是四字句,类似《诗经》的主要句式。从这里可以看出,“骚”诗也受到了《诗经》影响。
D.第一部分中,诗人描写橘树的内质,突出其特性。突出橘树的“受命不迁”,正是诗人自己热爱故土这一感情的抒发:突出橘树的“更壹志”,正是诗人自己行不改志的节操的体现;突出橘树的“类任道”,正是诗人自己愿负大任这一志向的表达。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①。
阳春布德泽②,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③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①晞:晒,照耀。②德泽:恩泽,恩惠。③焜黄:火红色,秋天经霜后树叶的颜色。
1.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诗人从眼前的景象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从而感悟出怎样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
李泽厚
你看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石,你看那长袖善舞的陶俑,你看那奔驰的马,你看那说书的人,你看那刺秦王的图景,你看那车马战斗的情节,你看那卜千秋墓壁画中的人神动物的行进行列……这里统统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相反,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这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就在这不事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而所谓速度感,不正是以动荡而流逝的瞬间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吗?你看那著名的“马踏飞燕”,不就是速度吗?你看那“荆轲刺秦王”,匕首插入柱中的一瞬间,那不也是速度吗?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以展现出磅礴的“气势”。所以,在这里,动物具有更多的野性。它们狂奔乱跑,活泼跳跃,远不是那么安静驯良。它们根本不像唐代那样尽管威武雄壮却静态伫立。同样,在这里,不管是神话幻想、历史故事或人物形象,虽然有时表面上也是静止形态,却仍然包含着内在的运动、力量的气势感。在这里,人物不是以其精神、心灵、个性或内在状态,而是以其事迹、行动,亦即其对世界的直接的外在关系(不管是历史情节或现实活动),来表现他的存在价值的。这不也是一种运动吗?正因为如此,行为、事迹、动态和戏剧性的情节才成为这里的主要题材和形象图景。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它与六朝以后的安详凝练的静态姿势和内在精神,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也正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汉代艺术形象看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
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的美,“古拙” 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种“拙笨”,也就很难展示出那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了。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包括直线直角也是如此,它一点也不柔和,却恰恰增添了力量。“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
(节选自《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1.以下对艺术形象的描述,不符合汉代艺术美学风貌的一项是( )
A.动静结合,柔和细腻 B.粗犷豪放,野性张扬
C.不事细节,姿态夸张 D.线条粗疏,气势磅礴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粗朴的轮廓、大型的动作以及简洁飞扬的整体形象,成为汉代艺术的生命。
B.汉代艺术磅礴气势的体现得益于艺术形象中的那种直接的外在的强烈动感。
C.由于不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和声音笑貌塑造形象,因而汉代艺术具有古朴的美。
D.古拙与气势是汉代艺术形象的外在体现,又共同显示出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1.筛选下面一段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将其概括成一段文字,不超过50个字。
诗歌是什么?它是散文的语言无法转述的部分。那么,试图解释它,肯定是一种主动寻求困境的行为!何况我们要鉴赏的这些“探索诗”又大都是不易读懂的现代倾向的诗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鉴赏”是专业评论家和智慧一般的读者一道完成的。大家的意见相同相近或相悖,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每一个读者就是另一首诗”(帕斯语),每一种全新的进入都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这种永无止境的多元的姿势,这种对诗歌审美空间的不断“发现”,本身就是“探索诗”所最为需要的阅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仔细观察《高楼大厦下的古亭》这幅漫画,根据漫画的寓意,为其另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不得以“无题”为标题)
四、作文
我们一定经历过或是听说过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将记忆深处的感人往事,生动形象地记录下来,注意恰当运用多种抒情方式,抒发你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800 字。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