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6-06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阳 关 月
扬之水
从敦煌城里坐了开往南湖的最后一班车,到阳关下车,已是薄暮时分。汽车在阳关并没有站点,招呼了司机,才在这停了下来。看着汽车呼啸而去,消失在伸向天边的公路上,好像一下子被孤零零抛在旷野中——大漠黄昏,好有几分凄凉。
缘着沙滩,有路没路地往前走。滩上遍生着罗布麻和骆驼草。可爱的是一泓清水流泻其间。四野无人,只觉得那斜斜的残阳,比我脚步更快,一点点遑急地退下去。
此处阳关故址是1974年才确定的,于是有了一块标明身份的碑,成为一个已无阳关的阳关——不过是墩墩山,一个汉代的烽燧。在墩墩山周围绕行,烽燧下面的坡地,猛踏一脚下去,空空有声,里面正不知埋藏了何等的秘密。山前的茫茫砂碛,被称作古董滩。据说阳关故址的确定,便是 依据滩上发现的大量历史遗物。如今这里仍有不少陶片之类的古物遗存。
距这里95公里,是党水之源的雪山——阿尔金山。在阳关故址碑前极目四望,方圆百里旷无人迹,天地间除几只苍蝇嗡嗡飞着,再听不到别的声音。无名氏的《瓜沙道中》诗这样写道:“阳关古道接大荒,官杨零落不成行。阴沉日色连云白,暗淡风沙入寒黄。鸿觅稻粱衔矢石,人拼骨肉战冰霜。唐蕃汉垒今何在,秦月依依照古疆。”回味诗句,立在空旷中,仍能体味那萧萧的悲凉。暮色四合,视野中只有墩墩山的烽燧兀立在高阜上,守候着一片静寂,天边的最后一抹绛紫,渐渐转作深蓝,一点一点地,黑定了。
想起一个红柳娃的故事:茫茫大漠的红柳树间,有一尺来高的小人叫红柳娃。捉到他,会哀哀叩头求告,放他走,则跑出一段路又折回身,仍是遥遥地叩首。屡奔屡止,直至追不及。这很像是幻觉,而人在极度寂寞中,是会产生幻觉的。
不过,上溯两千年,这里何尝寂寞呢。阳关以南是玉门,那时车辚辚马萧萧,使者、商人,冠盖相望,不绝于道。金戈铁马,汉军挥师西向,更是屡屡打破旷野中的寂寞,那正是汉武帝的辉煌业绩之一。
在汉武帝当政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巩固了;朝纲制度模式化了;儒术正式纳入政治轨道了;疆域的开辟也达于空前。他雄才大略,号令天下,统率一切,举全国之力不容置疑地建立他所要的非常之功。但后世对汉武帝的评价并不一致。蓬莱银阙、露溥金掌的求仙生涯不必说,就是开西域击匈奴,也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之讥。只是,仍然要说他是伟大的。不仅在于他有能力成就他的功业,也同样在于他有能力破坏自己的功业。因为他的伟大永远与权力联系在一起,晚年他发布了“轮台罪己之诏”,纠正了方针大政 上的失误,但连这种自我批评,也只能用权力的形式表现出来。伟人的时代,常常是伟人一个人的时代。
辉煌的、悲壮的、惨惨戚戚的历史,都融化在古董滩上,又被日精月华铸为荒寂的、苍凉的一片。这一片辽远的寂静,没有虫声鸟语,此刻连苍蝇的嗡嗡声也早消逝了。“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这是王充的求实精神。但所谓知今,也只能知一己目之所及的今;知古,也只能知一己目之所及的古——这“所及”要受多少限制!
天黑很久,渐渐的,才有星星露出来。从坐着的方向看去,北斗星的勺正对着墩墩山的烽燧。只是,怎么不见“秦月依依”呢?那独与大漠、云天相往来的冷寂的月!
“满天星的,没有月亮喽。”守关的老吴说道。不觉憬然而悟。是不是满天星斗的夜空,就一定见不到月亮?那么明月高悬的时候,还能见到星光灿烂吗?
夜宿小屋。从窗帘遮不到的地方,仍能见到一小片天,一小片缀满了星星的天。
阳关今夜,没有月。
(选自《现代散文名家名作选》,有删改)
15. 文中今日阳关和古代 阳关各有什么特点?采用古今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6分)
答: ▲
16. 第四段文字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答: ▲
17. 分析文中“伟人的时代,常常是伟人一个人的时代”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
18. 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以“阳关月”为题的意图。(6分)
答: ▲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0题。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 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柽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 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农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 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子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会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 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則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 ,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丁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 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19.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
20.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答: ▲
七、作文(70分)
21.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 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 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考试(一)参考答案
1.B(“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而“势不两立”, 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语境是“学好汉语就得弱化英语”,这不是敌对的双方,也不是“不能同时存在”,而是人们对这两者的学习方面存在严重分歧,故选“针锋相对”较好。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而“学贯中西”, 形容学 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而语段中所举的“钱钟书、林语堂和胡适”的事例都是说明“他们的国学功底异常深厚,他们英语水准堪称世界一流”,而非单纯指他们的学问大,故选“学贯中西”更合适。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指自身的行动与自己的目标相反;而“背道而驰”, 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是指某人的做法方向和应遵循的大众化的目标相反。而语境是“与时代的发展”相反,据此应该是“背道而驰”。)
2.A(B词意重复,“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其中,“妇孺”包括“孩童”。C句式杂糅,“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应改为“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或改为“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另外,还有词意重复,“吐槽发声”重复。D句子成分残缺,“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缺少主语。)
3.C(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的诗句,“秋草”对“寒林”,“人去”对“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结果是“空见”,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其他句都不对仗,故选C。)
4.A(“鼎力”,全力的意思,但一般是对人有所请托,表示感谢的敬词,不能用于自己这一方面。)
5.C(整个语段是以穿镇而过的河作为参照系来描写的,所以第④句放在开头较好,故在“C、D”两项中选择,②和⑤,很明显应该是先有炊烟,接着再写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因此选“C”。)
6.D(漫画中两个人,一个是沿着足迹的方向在边上快跑,一个是弯腰低头循着足迹,亦步亦趋,据此漫画的理解ABC是合理的,D项中“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不对。)
7.B
8.C(次:驻扎,指驻扎的处所。)
9.A(A都是“就”的意思;B替/被; C 的/定语后置的标志 ; D才/于是。)
10.C(主将接受命令后,国君就令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钻炙龟甲,选择吉日向将帅颁授斧钺。注意陈述对象的变化,事件的切分。)
11.B(将军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时,没有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这是出征之后提到的事)
12.(1)国家安危,全在于将军。现在某国家不肯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
(2)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哭泣,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慨呢?
【参考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任命主将的方式如何?”
太公说:“凡国家遇有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在偏殿召见主将命令他说:‘国家安危,全在于将军。现在某国家不肯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
“主将接受了任命,国君就命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钴龟甲,择吉日,授给斧钺。(到了吉日)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着;主将进太庙门,面向北站着。国君亲自拿着钺的头部,把钺柄交给主将,说:‘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情全由将军管理。’又亲自拿起斧柄,把斧的刃部交给主将,说:‘从此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情全由将军管理。”见敌虚弱就前进,见敌坚强就停止,不要以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以为任务重大就拚命,不要以为身居高位就轻视别人,不要固执己见而违背众意,不要把诡辩游说当成真理。’
“主将接受任命后,再拜并回答说:‘据我所知,国事不应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内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耿耿地侍奉君主,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专意地去对付敌人。我既已奉命掌握军事大权,(不获胜利)不敢生还。请你允许我照上面的话去做!你不允许,我就不敢担任主将。’国君允许了他,主将就辞别君主率军出征。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听命于主将,临敌决战,意志统一。这样,就能使有知谋的人都为他策划,有勇力的人都为他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 ,行动迅速如快马 奔腾,兵未交锋而敌已降服。战争取胜于国外,功名显扬于国内,官吏都得到晋升,士卒都得到奖赏,百姓欢欣鼓舞,将帅没有罪过。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
武王说:“好啊!”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使全军将士,攻城时争先登城,野战时争先冲击,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太公答道:“将帅有三个克敌致胜的要领。”武王说:“请您谈谈具体内容好吗?”
太公说:“身为将帅,能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篷,这样的将帅叫礼将;将帅不能以身作则,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冷暖。翻越险阻关隘,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车马步行,这样的将帅叫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劳苦;军队宿营就绪,将帅才进入自己的宿舍,军队的饭菜做好,将帅才开始就餐。军队没有举火照明,将帅也不举火照明,这样的将帅叫止欲将;将帅不能克制自己,就不能体会士卒的饥饱。将帅能同士卒同寒暑,共劳苦,同饥饱,那么全军官兵听到前进的号令就欢喜,听到停止的号令就愤怒。攻打高城深池时, 即使面临箭石如雨的危境,士卒也会争先恐后奋勇登城;进行野战对,双方刚一交锋,士卒就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士卒并不是天性喜欢死亡、乐于伤残,而是由于将帅关心自己的冷暖和饥饱,体恤自己的劳苦,因此深受感动而甘心尽力报效。”
13.(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2分)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2分)
(2)“悬崖”指 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2分)“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2分)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2分)
14.略
15. 今日阳关:四野无人,唯存烽燧,寂静荒凉。(2分)古代阳关:车马喧嚣,人来人往,非常热闹。(2分)作用:突出阳关沧桑变化,引发联想,为下文议论抒情做铺垫。(2分)
16. 引用古诗,叙写阳关景色,突出其地理气候特点。衬托,以苍蝇嗡嗡声反衬阳关的寂静。拟人,烽燧守候着静寂,生动形象,充满情趣。(或,视听结合)(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任答两点即可)
17. 伟人号令天下,掌控整个时代;建非常之功,使国家强盛;但伟人也会破坏自己的功业;甚至利用权力纠正失误。(每点1分)
18. ① 突出文章主体内容,深化主旨。② 以之为线索,将所见所闻所思串联起来,使全文形成有机整体。③ “阳关月”是古老意象,内涵丰富,便于熔古今于一炉,增加诗意氛围。④ “阳关月”照古照今,便于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9.①受古代经典传记作品的启发;②吸取别传作品写作方法中的精华;③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
20.①以学术观点为主,思想深刻分析透彻;②按照顺序介绍自己学术思想观点的发展。
上文提供的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练习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参考资料请查看【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尽情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