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11-22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8分)
清涧的石板
贾平凹
我们终于来到陕北清涧,旁人建议到城外乡村里走走。
到了乡村,几乎就要惊呼不已了,觉得到了一个神话的世界。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墙是石板砌的,顶是石板盖的,门是石板拱的,窗台是石板压的,那厕所,那台阶,那院地,那篱笆,全是石板的。走进任何一家去,炕面是石板的,灶台是石板的,桌子是石板的,凳子是石板的,柜子是石板的,锅盖是石板的,炕围是石板的。色也多彩,青、黄、绿、蓝、紫。主人都极诚恳,忙招呼在门前的树下,那树下就有一张支起的石板,用一桶凉水泼了,坐上去,透心的凉快。主妇就又抱出西瓜来,刀在石板磨石上磨了,“嚓”地切开,籽是黑籽,瓤是沙瓤。正吃着,便见孩子们从学校回来了,个个背一个书包,书包上系一片小薄石板,那是他们写字的黑板。一见有了生人,忽地跑开,兀自去一边玩起乒乓球。球案纯是一张石板,抽、杀、推、挡,球起球落,声声如珠落入玉盘。
终于在一所石板房里,遇见一个石匠。老人已经六十二岁了,留半头白发,向后梳着,戴一副硬脚圆片镜,正眯了眼在那里刻一面石碑。碑面光腻,字迹凝重,每刻一刀,眉眼一凑,皱纹就爬满鼻梁。我们攀谈起来,老人话短而气硬。他说,天下的石板,要数清涧,早年在这个村里,地缺土贵,十家养不起一头牛,一家却出几个好石匠,打石板为生,卖石板吃饭,亏得这石板一层一层揭不尽,养活了一代一代清涧人。为了纪念这石板的功劳,他们祖传下来的待客的油旋,也就仿制成石板的模样,那么一层一层的,好吃耐看。清涧的人就如这清涧的石板,简单耐用,朴素实在,也很硬气。他说,陕北闹红,这个村的石匠都当了红军,出没在石板沟,用石板做地雷,用石板烙面饼,硬是没被敌人消灭,却沉重地打击了敌人。
老人说着,慷慨而激奋,末了就又低头刻起碑文了,那一笔一划,入石板三分。旅人都哑然了,觉得老人的话,像碑文一样刻在心上,他们不再是一种入了奇境的好奇,而是如走进佛殿一般的虔诚,读哲学大典一般的庄重,静静地作各人的思索了,问起这里的生活,问起这里的风俗,末了了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人。
“到山上走走吧,你们会得到答案的。”老人指着河对面的山上说。
走到山上,什么也没有,却是一片墓地。每一个墓前不论大小新旧,出奇地都立着一块石板――一面刻字的石板,形成一片石板林。近前看看,有死于战争时期的,有死于建设岁月的,每一块碑上,都有着生平。他们或许是个将领,或许是个士兵,或许是个农民,或许是个村孺,但他们的碑子却冲天而起,直指天空,那是性格的象征,力量的象征,不屈的象征。
18.在第二段中,作者说清涧的乡村是“神话的世界”。请根据该段内容,简要概括这个“神话的世界”的主要特点。(4分)
19.第五段中老人让“我们”到山上寻找“答案”。
⑴寻找什么问题的答案?(2分)
⑵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3分)
20.⑴找出与第四段中画线句“他们不再是一种入了奇境的好奇”相照应的句子。(2分)
⑵为什么说“他们不再是一种入了奇境的好奇”?(3分)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写“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既表现了清涧的建筑特色,也暗示了这里的封闭落后。
B.文章较为详细地写了一位老石匠,他身上比较突出的体现了清涧人的性格,是清涧人的代表。
C.从文中老石匠的话里可以知道,清涧人之所以多用石板是“为了纪念这石板的功劳”。
D.文章写旅人觉得老人的话“像碑文一样刻在心上”,比喻新颖贴切,又十分切合当时的环境。
E.本文集优美的自然风光、奇特的人文景观与深邃的思想内涵为一体,堪称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佳作。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是人教版第三单元的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不要觉得只有两课的内容就可以忽略哦!更多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练习】栏目!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