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05
解析:《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答案:(1)这首诗写了人心的冷漠,人与人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错位(矛盾),现实(物理)距离很近的人,心与心的距离很远。(2分)表达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2分)
(2)“你”同“我”对比,“看我”同“看云”对比,“你”和“我”的距离与“你”同“云”的距离对比。(结合诗句分析,每点1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______________,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2)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答案: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戴望舒《雨巷》)
答案: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联想与审美
童庆炳
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绘画、舞蹈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女所弹的声音,就是用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表现的,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理论家根据这样一些事例,认为人们喜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愉悦,并不是因为欣赏声音本身的和谐等,而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即联想)。
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不但与联想无关,而且联想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在他们看来,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欣赏者不能靠题材唤起的联想来获得美感。反之,只能在摒弃联想的情况下,靠对艺术形式的直观以获取美感。要是在欣赏这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独立的意象上面凝神于一,不左顾右盼,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而联想则使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所以联想是妨碍审美体验的。
联想究竟是有助于审美体验还是妨碍审美体验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两点来把握它:
第一,应该把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区别开来。非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自由联想,这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杂乱的、不定向的联想。英国美学家布洛称这种联想为“非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实用情感与审美对象所展示的情境不相融合,从而与审美无关。譬如:当我们心中想到船时,便想到它航行的海,想到海便想到风暴等等。尽管这种联想是对一种接近事物的联想,人们是容易理解的,但它没有定向性,没有主旨,不能构成审美的情境,因而是与审美无关的非审美性联想。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它的最大特点是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按一定的情致、具有定向选择、沉入整体情境的联想就是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人的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它给人带来美感的愉悦。布洛称审美联想为“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情感与审美对象本身的情感是相融化的,不是隔离、孤立的。由此看来,笼统地说联想可以解释审美体验是不对的,只有审美联想才与审美体验相关,只有用审美联想才能解释审美体验。
第二,应该考虑到美有“依存美”和“纯粹美”的区别。“纯粹美”就是重形式的美,某些艺术品种,由于社会历史等各种原因,内容已淡化,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仅是线、形、色、光、声、质等媒介及其组合方式,如图案画、花边装饰、建筑、陶瓷造型等等,就是以形式感取胜的“纯粹美”,对于这些艺术品的欣赏,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要是运用联想,就会离开特定的艺术世界,审美体验也就立刻消失了。与审美联想相契合的往往是“依存美”。所谓“依存美”就是重内容的美,像小说、戏剧、散文和古典诗歌等等,人们欣赏这类艺术品,就不能不借助审美联想,只有在审美联想中,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形象体系,才能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呈现出来,而欣赏者也才能沉入艺术世界,并获得审美愉悦。审美联想是审美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可缺少的。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
A.作者认为人们从音乐中获得愉悦,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联想。
B.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和自由联想,分别与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相类似。
C.审美联想给人美感的愉悦,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是它的最大特点。
D.对于以形式感取胜的艺术品的欣赏,仅仅凭审美联想是不够的,还要依靠艺术直觉。
E.文章认为,运用何种联想方法是由审美对象属于“依存美”还是“纯粹美”决定的。
解析:A项,张冠李戴,原文是“有的理论家”,而不是作者。D项,原文说“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E项,无中生有,“依存美”或“纯粹美”决定的是要不要联想的问题,而不是联想方法的问题。
答案:BC
13.下列不属于“非审美联想”的一项是(3分)( )
A.见到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官窑瓷器,就联想到它比金子还值钱。
B.见到西湖中鱼儿游动,就联想到今天晚餐也许会有红烧鲤鱼。
C.读到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就联想到花匠用剪子精巧地把柳叶剪成绿丝绦。
D.读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联想到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飞行器绕月飞行。
解析:C项联想的内容,仍处在一首清新的咏柳诗的情境中,是按诗所提供的独特情感,定向地进行联想的。其他三项则纯属随意的、无定向的、不受控制的联想。
答案:C
14.请概括某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与联想无关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第2段,某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与联想无关的理由有二: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不在内容,不能靠联想来获得美感;欣赏时注意力专注于审美对象,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
答案:①从审美对象看: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不在内容,不能靠联想来获得美感。(2分)
②从审美过程看:欣赏时注意力专注于审美对象,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2分)
15.根据文意,指出怎样才能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及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从全文可知,想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需运用正确的联想方法,把握审美对象的特性。
答案:①运用正确的联想方法:不能用非审美联想去欣赏,只有借助审美联想才能带来审美愉悦。(2分)
②把握审美对象的特性:属于“依存美”的艺术作品,要借助审美联想;属于“纯粹美”的艺术作品,则要靠艺术直觉。(2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曼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行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节选自《巴黎的鳞爪》,略有改动)
16.填空。(4分)
作者认为,要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带书。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布局。本题的答案是文章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概括整合即可。
答案: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2分) 不须约伴(2分)
17.“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第一问,作者所举例的这几种人率性、自由、无挂碍、少拘束,而这正契合作者在文中所要写的做客山中的妙处以及所要传达的他所追求的生活态度。第二问,作者之所以用“扮”、“装”这两个字眼,因为我们毕竟不是这几种人,我们要的是学习并拥有这几种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
答案:(1)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2分)
(2)作者之所以用“扮”、“装”两个字眼,因为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3分)
18.在畅叙如何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之后,作者在最后一段做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最后一段虽然仍是写要领略做客山中的妙处所要注意的一个事项,即“不必带书”,但有开拓和深化。书固然是理想的人生伴侣,但不是在作客山中的时候,因为自然就是最伟大的一部书,作客山中,领略自然,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人生最可贵的追求。这样结尾,使得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意义,深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一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
答案: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2分)只要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2分)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2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请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整齐。
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要一看句式: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吟诵某句诗句的某位作者,感受他的什么品质。二看修辞,例句运用的是引用修辞。三看关系,考生引用的诗句要与诗人匹配,诗人的性格不要概括错误。
答案:(示例)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感叹“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
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畅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感受他的轻狂。(每句3分)
20.某校新成立一个文学社,取名为旭日文学社。现面向全校学生遴选一位文学爱好者担任社长。如果你有意参加校团委组织的“面试”,你将如何向负责遴选的老师申述自己的想法呢?请拟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话,要求语言连贯,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主题是应聘旭日文学社的社长,向负责遴选的老师申述自己的想法。申述时,要注意称呼,有礼貌;表达自己的意愿,阐明自己的想法;表述用语得体、连贯。评分要求:称呼1分,意愿1分,想法明确、具体2分,表述用语得体、连贯2分,共6分。
答案:(示例一)尊敬的各位老师,我想担任旭日文学社的社长。我想借助文学社把全校的文学爱好者集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学活动。我想追求的目标是:以文学的视角观察社会,以审美的态度感受生活,展现当代中学生张扬自我的个性特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使旭日文学社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示例二)尊敬的各位老师,我想担任文学社的社长。如果我担任了社长,我会与其他同学团结合作,在有限的条件下,创办文学社手抄报,为同学们提供展示习作的平台。我还将积极地创造条件,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学报告会、佳作讨论会和师生对话会,开展文学郊游、社员联谊和社会采风等活动。我相信,有老师的信任,同学们的支持和参与,旭日文学社一定会越办越好。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反观当下,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回望历史,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者从自身做起,勤俭节约,将“一穷二白”的中国带入新的历史时期。铺张浪费绝非小事,只有杜绝“中国式剩宴”,提倡“光盘行动”,才能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实干兴邦,共圆一个“中国梦”。
在我们身边,上演着许多与“光盘行动”有关的故事,相信你对“光盘行动”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有个曾经很火的段子这样写道:“等我有钱了,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对于这句话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有一针见血地评价,“近年来,人们富裕起来,社会转型加快,消费主义观念泛滥,浪费的背后其实是代表了成功和地位。”可见,浪费发生在舌尖上,问题出在制度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倡导节约,不剩饭菜”,“文明用餐,节俭惜福”, “合理点餐,抵制浪费”,践行“光盘行动”,形成餐桌文明显得尤其重要。
本题可以立意为: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不能只囿于形式,只有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加入“光盘行动”,改变那些就餐陋习,文明餐桌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答案:略。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考同步检测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