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一单元同步练习《故都的秋》

编辑:

2016-02-17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郁达夫(1935年4月)

?  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须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注]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①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②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③,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

从文章的主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一层固定的硬壳。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的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须取诸六经;不是前人用过的字,用过的句,绝对不能任意选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个虚字,也要用得确有出典,呜呼嗟夫等一声浩叹,也须古人吹过才能启口。此外的起承转合,伏句提句结句等种种法则,更加可以不必说了,一行违反,就不成文;你想,在这两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了好的散文来么?

[注]《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

1.第一段有三个用黑体字和序号标出的“内容”,它们的所指是否相同?

答:①和②__________ ②和③__________ ①和③__________

2.第三段中,作者提出“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他所说的“心” ,我们现在通常称之为__________;他所说的“体”,不完全等于“体裁”, 应该是我们现在常说的__________;至于他所说的“新旧等工具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__________的问题。

3.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第一重指□□□□□□□□。(不超过8个字)

第二重指□□□□□□□□□□□□□□。(不超过14个字)?

4.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为他对这部书的看法是

5.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

A.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 B.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C.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 D.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

E.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梏

【学科渗透训练】

这个发现也解答了另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地球绕日公转的 天数为什么渐渐减少。这是因为地球体积膨胀影响了它的自转的速度。众所周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基本不变的。同时科学家也发现,每过一年,一天的时间就要延长0.5秒 ,每过一个世纪,一天大约延长1分钟。古生物学家在距今5亿年前的珊瑚化石中发现,珊瑚虫身上反映年轮的条纹表明,当时一天只有21个小时,每年有420天。地球的这种变化,现在也没有停止,我们可以预测,再过2亿年,一年将只有250天了。

“另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指的是( )

A.地球上每年时间在减少的原因

B.地球上每年天数在减少的事实

C.地球上每年时间都延长的原因

D.地球上的这种变化到现在也并没有停止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课文阅读训练 ①泡 听得 细 漏 ②B ③形 音 色 秋中有情 情中有秋 ④ 不多余,为了突出寂寞,孤独的冷落之感 ⑤B

二、基础知识检测 (一)(本套题对测试语文的5个层级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训练。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①饱尝一尝故都的秋 因为故都的秋具有清、静、 悲凉的特点 ②表达热爱故都秋色的强烈感情 ③衬托北国秋天、秋味、秋色、秋景 ④领略名花美酒 ⑤看他赏透(或赏玩十足) ⑥作者对故都之秋怀恋 故都之秋的迷人 ⑦蓝色的花朵,因为作者以为蓝色的和白色的搭配为佳 ⑧(ruǐ) ⑨指细腻、清闲、落 寞 ⑩看见一片梧桐叶落地,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了 ?北国之秋的清、静、清闲 ?北国之秋来得静,来得悲凉 ?像橄榄又像鸽蛋淡绿微黄 ?正是秋的 全盛时期 ?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 ?相形见绌(或相形失色) ?作者 对北国之秋无限依恋、爱恋之情

(二)D (三)A (四)、B

【创新能力训练】

1.不同 不同 不同 (①指《古文辞类纂》中对文章的各种分类;②指由各类名所决定的文章的内容;③指文章自身的内容,它决定文章的体。

2.主题 表现形式 白话与文言(或“语言运用”)。

3.封建正统思想(或“封建的三大厚柱”)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或“陈旧死板的行文方法和章法”

4.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意思对即可)(从“材料”和“分类”两个方面分析;有辩证特点)

5.A、C(注意“心”,即主题,而不是“体”,B、E中均有表现形式(“体”)的内容在其中,故排除;D项“应反映民族文化”显然作者没有提及,所以A、C是正确选项)

【学科渗透训练】 B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语文高一必修2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一期末语文必修一练习题(有答案)

2016学年语文高二年级故都的秋随堂练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