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vzw
2012-12-03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讲义”,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
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6、关于哲学的表述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8、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10、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1、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A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进步性: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12、、唯心主义的基本状态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识,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的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
(2)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历年、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1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谁是世界的本原
1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产生条件 主要贡献 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精髓: 实事求是 。 邓小平理论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 它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的认识。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地位: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16、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②存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规律(放在第十一课讲解)。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放在第五课讲解)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三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可知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①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
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物质运动的规律
①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
A规律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规律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A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A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B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7、实践
①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位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的特点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
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A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B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C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
④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标签:高中哲学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