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9-29
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断完善理论、方法和手段。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鲁教版地理高一上册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模板,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知识点名称】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第一课时 岩石圈及地壳物质循环
【考纲要求】
1、岩石圈的结构和组成
2、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
【预习要求】
1、明确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2、岩石圈的组成(三类岩石的形成原因与特点)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类岩石的转化)
【学习过程】
1、知识点一、地壳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自主学习
1.通过对___ _ _传播速度的研究,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___ __、_ __ __和地壳。
2.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___ __部分较厚,__ ___部分较薄;
3.软流层位于___ __(圈层)的上部,是___ __的重要发源地;岩石圈是由___ ___ __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构成。
4.地核以________面与地幔分界,__ ___很高,__ ___和密度很大。
合作探究
1.读教材图2-1-2岩石圈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指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两个部分?
(2)图中分析软流层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部分?其具体位置和物质组成是怎样的?
(3)由图分析岩石圈的位置如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4)图中地壳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分为哪两种?其厚度有什么差异?
(5)图中地壳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分为哪两层?分别有什么特点?
2.地壳与岩石圈有何区别?
软流层
3.地壳分哪几层?由哪些成分构成?
典例剖析
读下图,回答:
(1)图示圈层名称:A 、B 。
(2)A层由C、D组成,C表示 ,D表示 。
(3)图中显示的A层所具有的特点是 。
解析:从图中看出,A表示地壳,B为地核;A层有两层组成,上层C为硅铝层,下层D为硅镁层;图中看出A层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且C 层是一不连续圈层。
答案:(1)地壳 地核 (2)硅铝层 硅镁层 (3)地壳厚度不均以及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
2、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自主学习
1.岩石圈的组成
(1)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类。
(2)岩浆岩:是____活动的产物。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____地壳上部或____地表,随着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而形成岩浆岩。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等。如 。
(3)沉积岩
成因: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____、________作用而成
类型:________、____、____等
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____
如 。
(4)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________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常见的类型有______、____、片麻岩等。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________的,这种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物质循环。
(2)循环过程
(3)作用: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实现了地区和圈层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
合作探究
1.材料:在花岗岩中常发现一种黑色的树枝状物质,酷似一棵小树或小草,有人说这就是化石。请问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据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推断沉积岩的特征?
3.常见的变质岩是有哪些岩石变质而来的?
4.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典例剖析
读下面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标出箭头,完成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 ;B ;C ;D 。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 到形成 又到新的 形成。
标签:高一地理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