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地理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城乡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编辑:

2015-05-20

三.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深化探究

措施 措施及作用

控制规模 遏制因城市过度扩张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控制城市规模,特别是控制大城市的规模,现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控制规模,普遍的做法是把人口、工业、资金和技术等向郊区扩散,建设卫星城(镇)和城市新区

扩大绿地 绿化道路、广场、居住区和修建公园、街心花园等。还可以进行“立体绿化”,营造“空中花园”

合理规划 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整体功能,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规划要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城市各功能区进行合理布局。在建设城市新区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老城区的更新与保护,使整个城市环境得以改善

加强管理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等

四.反思归纳——城市是产业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长时期和高强度的产业活动使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现就其成因和措施分析如下:

问题 成因 措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

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废弃物

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取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典型例题精讲】

例1.世界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早期阶段(公元前1000年~公元500年)、中世纪阶段(公元500年~17世纪工业革命)、工业化阶段(17世纪工业革命~20世纪50年代)、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读“世界和我国古代城市代表性建筑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阶段,城市的功能主要有 (  )

①军事防御 ②举行祭祀仪式 ③生产功能 ④消费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中,早期城市的主要诞生地是__________。

(3)从雅典和罗马的形成看,属于城市发展的________阶段。

(4)北京故宫形成于城市发展的__________阶段,反映出我国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__________

影响最大,受__________影响次之。

(5)伦敦最早形成于中世纪,其规模迅速扩大是在工业化阶段,反映了此阶段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________。

(6)对比上面三幅图可发现,中国古代城市的面积往往比欧洲的城市面积__________,而且形状多呈________形。

【解析】第(1)题,早期阶段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城市的功能主要有军事防御、举行祭祀仪式、消费中心,生产功能是在工业革命后才具有的功能。第(2)题,从形成时间可以判断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中,早期城市的主要诞生地是尼罗河流域。第(3)题,从雅典和罗马的建筑景观图下的时间即可判断城市发展阶段。第(4)题,从北京建筑景观图下时间可以判断形成阶段,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受政治环境影响最大,在形态结构方面表现尊卑有别、中规中矩的特点,其次受军事影响。第(5)题,工业革命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6)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特点。

【答案】(1)C(2)尼罗河流域(3)早期(4)中世纪 政治 军事(5)工业化(6)大 四方

例2.读下列两表格,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年份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1950 7.34 29.2 4.47 53.8 2.87 17.0

1960 10.32 34.2 5.71 60.5 4.60 22.2

1970 13.71 37.1 6.89 66.6 9.6 25.4

1980 17.04 39.6 7.89 70.2 12.2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4.8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8.7 39.3

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年份 城市(个) 镇(个) 城镇人口(万) 城镇化水平(%)

1949 136 54 000 5 765 10.6

2000 663 20 000 45 594 36.9

(1)表格主要反映了世界和我国的什么过程?其标志表现在哪些方面?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1950~1980年和1980~2000年各有什么变化?

(3)198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明显比发达国家快,主要原因是什么?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与世界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什么特点?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有什么特点?

【解析】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不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而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了解其中的原因有利于理解城市化差异的实质。

【答案】(1)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1950~198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6.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2.2%,大体上相当;但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0.1%,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只提高了4.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

(3)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导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所以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4)起步晚,城市化发展速度快;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城市数目和人口增长快,大中小城市都有发展。

例3.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2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格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年陆面蒸发量数值范围为__________。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2)指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图2时出现的一处错误,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据此简述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1)题,依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确定甲地数值范围为400~500 mm。通过读图1可对比分析北方与南方蒸发量的差异。第(2)题,地下水水位线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但与气温呈负相关。第(3)题,结合乙城市对应的表格数据对比分析。

【答案】(1)400~500 mm 南方年陆面蒸发量大,北方年陆面蒸发量小(或陆面蒸发量自南向北减少)。南方年降水量大(雨季较长),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含水量大),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北方年降水量较小(雨季较短),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含水量小),纬度较高、气温较低。(2)20世纪80~90年代甲地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曲线(水位应该为下降)。由于(自然原因)此时段该地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地下水补给水源不足;同时(人为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地下水开采量增大,所以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和各种硬化铺装所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或外流量增多);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城乡发展与城市化教案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三地理教学计划栏目!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