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编辑:

2014-08-28

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是封建专制存在时间很长的国家,皇权思想、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我们党的机体,民主法制观念的淡薄使人民又容易出现对权威的盲目服从。②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迫切需要领导人民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状况,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具有主人翁般的很强的参与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大多数人易犯急躁冒进的错误,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而忽略客观经济规律的制约作用。③毛泽东在“左”倾错误发展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拥有崇高的威望和绝对权力,他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政策的执行。1957年以后,处于晚年的毛泽东在关于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方面的很多错误思想,都具有代表性。由于毛泽东成了“左”倾错误的主要代表,“左”倾错误的发展更无法遏制。④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反右倾”斗争使党和国家正常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削弱和破坏。

经验教训:在经济建设上:①要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②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在阶级斗争上: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解决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斗争要作出科学、合符实际的分析,不能扩大化;③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神化领袖的作法;④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对二十年(1956—1976年)曲折发展历史的认识和评价

第一,从认识论上来说,人们对错综复杂事物的认识,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只有通过反复实践和全面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世界上,不犯错误或绝对正确的政党和人是不存在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前人所未经遇的事,无前例可循,无经验可鉴,因而出现失误是难免。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错误中学习,通过犯错误的教训来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第三,中共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克服失误,这表明中共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第四,由于能正确对待失误,每次错误都成为建设的新起点,成为实现转变的契机,从而把建设推向高潮。第五,失误和成绩相比,总体上来说是次要的。决不能以偏概全,以此来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七、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内容要点

(1)形成过程

①酝酿: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针对“文革”错误,着手进行整顿。

②开始产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逐步发展:1978年一1982年进行了全面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迈开步伐,主要是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沿海兴办经济特区。

④进一步发展:1982年一1987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⑤走向成熟: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要点如下:①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实际”和国情;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⑤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⑥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中国要发展,必须要坚持对外开放,同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⑦狠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⑩“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统一祖国的原则。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毛泽东思想之后,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八、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及启示

①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探索:力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召开“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对“左”倾错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纠正。在正确方针的指引下,取得辉煌成就。

②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的探索:“文革”结束以后,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实行改革开放,进行农村、城市及其他领域的改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③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的探索:坚持邓小平理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④启示: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国情出发,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二,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一切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千万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第四,成功的原因在于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的正确分析及不断总结建设道路上的经验教训。

九、“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含义和意义

含义(内容):①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②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港澳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有根本的,重大区别。③实行“一国两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④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总之,“前提”是一个中国,“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意义:①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丰富。②“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已成功运用它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为完成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③这一构想是从中国现实出发,有利于团结台湾、港澳资产阶级在内的港台同胞,有利于港澳稳定繁荣。④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十、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及成因:

①50年代向苏联“一边倒”。战后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是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它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当时的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中国站在社会主义苏联一边,是为了维持自身主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②60年代“两只拳头出击”。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为捍卫国家与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③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70年代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局面,美谋求同华改善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故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 的构想,改善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④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经济建设也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的安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及原因

表现:①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②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③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④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⑤1955年的亚非会议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⑥1971年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⑦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合作关系,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⑧80年代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视和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原因:①新中国的诞生,摆脱了半殖民地地位,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掌握自己的命运。②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