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中二年级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教案: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编辑:sx_gaohm

2015-11-14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中二年级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教案,希望你喜欢。

学习目标

1.归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1)背景(2)标志(3)内容(4)评价

2.谈谈《临时约法》的内容和作用。

3.归纳新三民主义提出的(1)背景(2)标志(3)内容(3)评价

4.三个比较:新旧三民主义之区别?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

导入课文

方案一

材料一  资料刊载:民国初期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十位历史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材料二  2005年,对某在校高中学生3000人进行历史问卷调查,排列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影响较大的十位历史人物。排序结果(部分)如下:

序号 人物 比例%

1 孙中山 76.5  2 毛泽东 75.8  3 林则徐 64.5  4 邓小平 55.7  5 鲁迅 55.1

探究:材料一、二两个统计时隔90年,学生都把孙中山排列于前,你怎样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贡献?他的什么精神使我们敬仰?

方案二

1.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2.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教材分析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理论)

1.背景    2.提出     3.内容     4.评价

1.背景

①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良救国方案屡屡失败。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诗中描绘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革命团体建立。

③理论基础: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深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

④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典型例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方法和目的而言)有何变化?

(1)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历史纵横】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①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是遭到了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②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

③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后经日本去欧美进行考察。他“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这就形成了三民主义的雏形。

2.提出

(1)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典型例题】

下列文献中,能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

A.《时务报》   B.《天朝田亩制度》   C.《新青年》   D.《民报》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同盟会时期

C.武昌起义时期              D.兴中会时期

3.内容

(1)三民主义的理论

①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民族革命,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②民权主义: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③民生主义: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之后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做到“家给人足”。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

(2)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3)理解评价:

①积极方面: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它作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它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②局限性: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种革命说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具体含义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相互关系 前提 核心 补充与发展

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并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典型例题】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但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反对(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解析:从“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孙中山被不是要夺地主的土地,而只是想核定全国的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据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4.评价

(1)性质: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