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人民版高二上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模板

编辑:sx_zhanglz

2016-08-25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下文是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整理的高二上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仅供大家参考。

一、设计思想:本节课共四目内容,学生对其中的“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科举制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炒冷饭”现象,因此教学中采取以难点突破带动知识点的落实、以问题解决来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在《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学习要求”是: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

必修Ⅲ第一个专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本课是儒家学说“正统地位”确立的开端,在专题一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本课部分内容在初中课本中已有出现,如:“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初中课本侧重于史实的描述,高中课本侧重于理性的分析和知识系统的建构。所以在与初中课本的衔接与区别方面,本课第一目的教学重点是对“焚书坑儒”的评价。第二目的教学重点放在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观点以及汉武帝推行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第三、四目的教学重点放在“太学”和“科举制度”对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作用上。

注:《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将“焚书坑儒”批判、“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和“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列为“阅读”内容,教学中只要一笔带过,以免面面俱到失去教学重心。

(二)学习目标导航: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焚书坑儒”批判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和理解儒学在汉代得以兴起的社会背景。通过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和科举制等重要史实,学生能理解儒学在汉朝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以及后世对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2.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并结合初中历史、高中必修I、必修II的相关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要求学生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阐释、概括和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思想的内涵以及发展历程的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学习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兴起及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的基础上,对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思想比较活跃,但理性学习与思维能力不足。

余杭实验中学学生:学生入学时的整体学力水平处于余杭区普通高中的下游,知识面较窄,自学能力较弱,重感性材料、轻理性思考,好动不喜静,对材料的分析、归纳推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要进行难度较大的问题探究式学习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外阅读与思考。

针对学生好动的特性,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比较适合的

四、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材料,如先秦儒家思想、汉武帝的政绩、董仲舒的生平、科举取仕等,在此基础上思考:①儒家思想在秦朝与西汉遭遇不同命运的原因,②你如何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学过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为“诸子百家”之一,成蔚然大宗;到了秦朝,儒家思想的命运如何?

引用唐朝诗人章碣《焚书坑》   (情景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请思考:诗人在这首诗中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种历史局面?

追问: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你怎样评价“焚书坑儒”?

一、秦朝儒家的历史命运(板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打击(投影)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