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mengxiang
2014-10-12
精品学习网小编为您整理高一语文上学期教案:离骚教案集(6)一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离骚 屈原
教学设计:张飞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教学难点】
诗中的生字生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题解
1、关于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2、《楚辞》与《离骚》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3、“离骚”释义
v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v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v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4、写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前者的说法更可信。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kuā zhuó chà chì jí guò miǎn
修姱 谣诼 侘 傺 岌岌 攘诟 偭规矩
2、齐诵
3、自由诵读
四、鉴赏第一段
1、两个学生朗诵。
2、重点字词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众女,喻指许多小人。
蛾眉,喻指高尚德行。
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
忳郁邑侘傺兮 忳,忧闷。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侘傺,失意的样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
3、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内心苦闷,忧国忧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愿献身正道。
4、小结:
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原因(洁身自好,小人诽谤,君王昏庸),表现“九死未悔”的坚定节操。
五、鉴赏第二段
1、齐诵
2、字词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