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旧人教版教学案例《胡同文化》

编辑:

2015-10-01

《胡同文化》概说

汪先生的《胡同文化》是篇序文,原文有小标题“摄影艺术集《胡同文化》序”。虽是篇书序,可又不同于一般的评点或介绍类书序,实质上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

作者在文中将普普通通的胡同,从来源到起名分类和其中凝聚浸透着的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合起来,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生动、深刻的了解,文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胡同文化怀旧伤感的思绪。

有关“胡同”“文化”的概念

1.胡同“或写作衚衕、、衖通。巷称胡同,始自元大都,历明、清,民国,以至今日,构成了北京的一大地方特色。”

杨慎《丹铅总录》:“南方日弄,北方日,弄之反切为也。(《北京传统文化便览》)

2.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英·泰勒《原始文化》)

3.“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辞海》)

老师的问题:

1.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如下问题:

(1)进一步掌握生字词(包括字形、词义)。

(2)把每一自然段的要点标记或概括出来。

(3)本文的行文思路如何?

(4)北京胡同的特点有哪些?

明确:本文可分三部分。①~③自然段从建筑学的角度写北京胡同;④~自然段谈胡同文化;最后三段则写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

提问:北京的胡同有何特点?

多媒体显示:有关北京胡同的图片

明确:(提示学生用找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方法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其一,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使得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其二,取名有各种来源,计数、物件、行业、人物、形状,但都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三,宽窄不同可反映出住户的阶层不同;其四,是贯通大街的网络,百姓因此生活方便。

板书: 胡 同

方正 取名 宽窄 网络

四人一组研读课文二、三部分,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胡同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1)胡同文化的特点:其一,封闭。住在胡同里的居士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的甚至一住几辈子,也舍不得“挪窝”。其二,满足。北京人对生活的要求不高,有窝头、白菜就行了。其三,袖手。就是不爱管闲事,虽爱瞧热闹,但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其四,忍安。这也是胡同文化的精义,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用北京方言说就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板书: 文 化

封闭 满足 袖手 忍安

作者是如何从“胡同”里发现“文化”意蕴的呢?先通过介绍评论北京的胡同来剖析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从而揭示胡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共15个自然段,文章开始从方正的胡同写起,写了胡同名称的来源,胡同的宽窄,胡同的作用,并由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谈到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说明了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引用、举例将其具体化: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居民们似乎都承袭了祖宗安土重迁传统,蜗舍再破也不舍得“挪窝儿”;北京人的理想住家是独门独院,但也讲究处街坊,婚丧嫁娶随份子,但“休管他人瓦上霜”却也浸透着胡同文化的特点;由于北京市民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易满足;北京人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并用事例说明其文化精义是“忍”,即所谓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饱含了他对北京胡同、对胡同中的市民生活的了解、同情、理解。作者一生对传统文化怀有深情,他虽然钟情自己家乡的地域文化,但他大半辈子都在北京度过,宽宽窄窄,大大小小如同网络般的胡同,深深地打动作者的心。市民们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也深深印刻在作者心上。作者对此虽曾有所推崇,但对这种封闭性的小市民文化,还是怀着一份清醒,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既给予了理解,又表达了无奈,他知道这是下层平民的文化,旧时代的文化,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文化,毫无生气的文化;无力抗争的文化,正在日趋消失、衰败没落的文化,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有同情,有理解,有伤感,有批评。

第自然段写了北京民居房屋残破,地基柱下沉,拴马桩、上马石已失原形,井眼、石头棋盘供人凭吊,意在说明什么?“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毫无生气”的隐含义是什么?

明确:意在说明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隐含义是北京的胡同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消失。

明确:胡同文化也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日趋消失,这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明确:胡同和胡同文化将一起随着商品经济改革的大潮而逐渐消失,改革之后新思想新文化将会兴起。

板书:

大潮席卷 日趋消失

毫无生气 衰败没落

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学生考虑5分钟,然后以问答方式解题)

明确:“虾米皮熬白菜,嘿!”一个“嘿”朴素、亲切,大众化、口语化,充分体现了北京市民吃了虾米皮熬白菜之后的那种极其满足的表情。感觉到了北京人的易于满足。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非常富有表现力,既是对别人的无可奈何,又是自我安慰,表现了作者对北京人的那种忍耐性格的佩服和调侃。不愠不火,雅俗杂糅,带有浓浓的北京方言味儿。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四个四字短语一气呵出,带有浓浓的“书卷气”。不仅尽情渲染了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而且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感伤。

课堂小结

《胡同文化》通过对过去北京市民居处方式——胡同、四合院以及北京市民过去文化形态的描述,指出胡同文化是一种传统的封闭文化,这种胡同式的文化思想,即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大潮涌起而日趋消失。

《胡同文化》犹如一杯陈年佳酿,使我们品尝到了原汁原味的北京。了解了老北京市民的生活和心态,体味到了胡同文化的深刻内涵,并感受到了悠闲的小品文的精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写作技巧。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旧人教版教学案例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9月开学季—教师新学期准备专题

旧人教版语文高一第一册第三单元教案《我的呼吁》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