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0-01
(4)守旧老人以旧的法律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
(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
(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
(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第一部分(1)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第二部分(2—4)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第三部分(5—9)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第四部分(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四、探讨文意:
1、提问: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要求同学们找出有关环境的描写,再进行讨论。如:“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等句。
明确:故事发生在“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说明了“无知山谷历史悠久,封闭落后,发展非常缓慢走向衰落。山谷里的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浅薄。——闭塞、贫穷、落后。
而这种闭塞、贫穷、落后又造成了人们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种宁静是死水般的停滞,这种幸福是麻木不仁的满足。
2、探讨:环境的闭塞、贫穷、落后和人们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关系。
明确: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关系。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讲故事发生的,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而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使环境更加闭塞、贫穷、落后。
3、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从序言的最后一小节不难看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这更增强了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值得品味。
4、讨论:文中塑造了哪几类人物?每类人物在故事发展部分各体现了什么特点?
明确: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人物:守旧老人、先驱者、无知人们。
从讨论这三种人的言行入手,分析这三种人的象征意。
守旧老人 言行:“对着神秘的古书苦思冥想” “摇着头” “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叫喊着,‘他死有余辜!’” 象征义: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他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
无知人们言行:心满意足地享乐 为得不到果实而恐惧 他们只需一点儿食物 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 象征义:愚昧、无知,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安于现状。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
先驱者言行:“指甲磨破” “脚上缠着破布” “身体衰弱” “拒绝(坐下)” “偏要说话” “我已以找到幸福的曙光。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 象征义: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历史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
5、探讨:守旧老人前后思想有何变化?村民前后思想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守旧老人: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他已经丧失理智,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法律。他死有余辜!
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
这反映了他从固守旧思想——屈从新思想,这说明保守势力阻挡不了历史的前进。
村民: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
一天夜里,爆发了叛乱。
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开始了。
几年以后,人们建起了一座新大厦,……并准备把勇敢先驱者的遗骨埋在里面。
这反映了村民们由维护旧思想到屈从新思想,最后拥有新思想的过程。这说明了应接受新思想,应接纳异己观点。也就是对待新思想要宽容。
6、指明概括故事的结局和意义。
结局:真理大白于天下,人们终于醒悟。走出绝望的封闭,人们终于在痛悔之中内疚。在一切旧的秩序、规律、律法、习惯、信仰全都烟消云散的时候,人们终于崇尚智慧,过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
意义:勇敢终于战胜胆怯,进取终于战胜封闭,智慧终于战胜愚昧,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生活就这样继续,历史就这样推进……
7、教师总结:
否定镇压异己,只能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也造成先驱者的悲剧,真理发展上的曲折。那么,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
8、探讨:为什么说“这件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将来”后面又何以加一个“我们希望”呢?
明确:“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仅仅是希望,实际上还是要发生的,至多发生的少些。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镇压创新者;有些善良的人们为认识所局限,有意无意地难免伤害创新者,所以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以表示人们的希望。
五、探讨构思:
1、复习序言有关知识。提问:序言有哪两种?
明确:一为别人写的,多为介绍和评论书的内容;
一为自己写的,也称“自序”,多为说明写书目的和经历。
本文是第二种:自序。
2、提问:本文是一种什么形式的序言?
明确:寓言。
3、提问寓言的一般特点。
教师总结: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在阶级社会里,它是人民群众在没有言论自由的情况下,揭露统治阶级的一种曲折,隐晦的斗争手段,故被称为“奴隶的语言”。
4、讨论:用寓言反映思想的好处。
明确:具有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的特点。在这篇序言中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虚构成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比实际的历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强烈,因而更带有普遍性。读这个故事能唤起许许多多联想,觉得那些专制主义者的嘴脸跟守旧老人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地阐述了道理,不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郁达夫说: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这篇文章的魔力首先来自它的构思,以寓言形式来作序,深刻而形象,具有一种心灵的穿透力。也给我们这样一种启示:写现实之事,若不方便,就用寓言形式,既安全,启发性又强。
5、师继续介绍房龙笔的魔力。
这种魔力还来自文中诗一般的语言,虽只用叙述,但并不显得单调乏味,概括性强,极富神韵。这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文字的运用,全在表意,何必要拘泥于章法。
6、师总结全文。
这篇序言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诗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六、布置作业:课后阅读《<宽容>后记》,进一步理解“宽容”的真谛,准备三分钟演讲。题目:《宽容》让我如此美丽
《宽容》让人生如此美丽
《宽容》让世界如此美丽
《宽容》让 如此美丽
……
七:结语:
同学们,法果的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林则徐有这样两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而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曾经说过:“我始终相信,社会主义是大海,大海是不会枯竭的,大海可以容纳百川。只有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才能巩固和完善。”未来是美好的,她一直在以她的绚丽召唤着我们,但如果缺少了宽容,我们将不再拥有她。让我们一起用宽容去迎接美好的未来吧。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案,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