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年级第一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编辑:sx_gaohm

2015-10-12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十三年》。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年级第一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烛之武形象分析。

3、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4、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过程与方法

1、问题式。以问题层层推进,梳理故事情节。

2、探究式。烛之武退秦师原因及现实影响力。

3、对比式。烛之武、邹忌、魏征、触龙等说话艺术之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教学重难点:

1、  烛之武如何劝退秦师。

2、  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3、  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相关故事背景。

3、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秦王威风八面的朝堂,蔺相如轻启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巧设悬念,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了解《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别名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 (解说《春秋》)   《左传》《公羊传》《谷粱传》

三、推进新课

该环节主要是疏通情节,在文中寻找关键句,由学生自主完成。

(一)烛之武如何退秦师的?

明确:①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④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⑤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文言句式及词语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何厌之有?

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分组朗读第三段。

(二)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齐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由学生回答。)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且贰于楚也。

补充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楚国大败。

(三)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乃还。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吾其还也。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