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01
第三课时
1.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通过芦柴棒和小福子的故事,对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我们也了解了包身工产生、发展到庞大的过程。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从35段到最后,是文章的总结,对于这样一颗毒瘤,作者表达了极大的憎恨和愤怒的控拆,他是怎样诅咒这种罪恶制度的,包身工最后的命运会怎么样?咱们慢慢道来。
2.文章的总结
1)分析文章35段
“两粥一饭”指:(恶劣的饮食)“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超经济剥削)“猪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
这段话,作者先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接着,连用两个“还是”指出她们不能不做工;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
2)分析文章48段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饲养”一词没有用错。它的本义是喂养动物,这里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说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工人当人看待,而是像喂养动物一样饲养小姑娘,并从中谋利。所以作者就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来,这样更能揭露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
3)分析文章最后两段
倒数第二段运用排比句“六个没有”强调黑暗深重,表达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极大憎恨。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最后一段,诅咒中外反动派对劳动人民肆行压榨和虐待的“黑夜”,深信“黎明”必将到来,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
(板书)总结: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预言黎明必将到来
3.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通过板书来分析)
新闻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它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主题。
课文在每一段叙事之后,总要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比如第一个场景中对于包身工来源的介绍、带工老板“手面”和财产的介绍;第二个场景中对于社会背景的介绍,以及对于东洋厂对包身工需求增大的原因的分析;第三个场景中对于出入厂凭证的来历的介绍,以及东洋厂“飞跃地庞大”起来的许多具体数字等。这样的穿插,使得文章既展现生活现象,又揭示社会本质。读者透过一幅幅悲惨的画面,能够发现,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
4.文章特点:(通过板书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点)
主副交互,有机结合。
写法特点:点面结合。
真实性:精确的数字。
文学性:生动的语言。(生动的人物描写和人物对话、形象的比喻、发人深思的警句)
(副板书):主副交互
点面结合
精确的数字
生动的语言
板书设计
从清晨到晚上 从现象到本质 从历史到未来
面 点
起床 芦柴棒 恶劣的居住条件 揭示包身工制度形成
早餐 恶劣的饮食条件 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上工 小福子 恶劣的劳动条件 说明东洋厂庞大的原因
总结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预言黎明必将到来
新闻事实(主线) 新闻背景(副线)
5.讨论(播放一段山西黑砖窑的视频)
这是半年前,同学们正在紧张迎接中考的时候,在中国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震惊党中央和国务院,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此事作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破案。这就是“山西黑砖窑案”,一些孩子因为年龄小、涉世未深,只身在郑州火车站、汽车站、立交桥下、马路边等地方被人贩子或诱骗或强行拉上车,以500元的价格被卖到山西黑窑场做苦工。最小的只有八岁,就要做大人都不愿意做的重体力活。还有许多苦工是被骗或强拉来的智障或残疾人,所有这些人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本来应该得到全社会的保护,然而这些丧尽天良的人贩子和黑窑主却把他们逼到了地狱,沦为了现代“包身工”。最近这些黑心窑主已经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刚才学习了历史上的包身工,下面我们通过两者的对比,来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明确:相同点:从获利者来说:都是为了追逐金钱不择手段。带工老板,东洋资本家、人贩子和黑窑主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丧失良知,迷失本性,金钱毁灭了他们的人性。
从被压迫的人来说:沦为失去自由,劳无所得的赚钱机器,遭遇了痛苦的经历,命运悲惨
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
成为“包身工”的原因不同
政府的处理方式不同
获利者的下场不同
被压迫的人最终命运不同
6.结束语
铭记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往事不堪回首,历史的车轮缓慢向前行,人性的觉醒、文明的进步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越来越重视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讨论现实,是为了历史的惨剧不再发生,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包身工就讲完了,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从《包身工》看报告文学的叙事手法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作品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的非人生活,积极配合了当时的革命斗争,而且运用独到的叙事手法凸显了主题,成为后来报告文学作品叙事手法的滥觞。
(1)纵横结合的叙事顺序
课文叙述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包括起床、早餐和上工等,中间分别补叙了包身工的来历以及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三大原因,插叙了日本纱厂吸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而迅速庞大起来的事实。整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这是纵的顺序;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这是横的顺序。作者采取纵横结合的叙事顺序,把众多的材料高度集中在包身工一天的时间里,但并不显得散乱,就是因了这纵横结合的主线,从而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纵,是时间的顺序,这是作为叙事文体的报告文学必须具有的叙事顺序;横,是内容的顺序,报告文学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所叙之事,所写之人必须具有时代的特点,横就是组合这些材料的方式。纵横结合叙事,是报告文学最恰当的叙事顺序。由于这种叙事方式既能集中地反映某类社会生活,又能深刻地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于是成为后来报告文学的主要叙事方式。
(2)点面结合的叙事方式
“面”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点”是一些典型的人物或事例。“面”上的描述是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这个框架的具体材料。
“面”主要指人物的群体描写,如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等情景。但是仅有这些概括的描述,作品会显得单薄。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来描写。比如对“芦柴棒”的三次细节描写。第一次是煮稀饭,“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第二次是重病遭受毒打,打杂的一把抓住她的头发,狠命地提起来往地上一摔,跟上去就是一脚,又是第二脚,第三脚;第三次是搜身,“抄身婆”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骷髅一样的身体,“摸着她的骨头会做恶梦”。作者通过这些真实的描写把包身工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触目惊心。
面的描写使叙事有了广度,点的描写则使叙述有了深度,而且具有了文学的特质。点面有机结合,正体现了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从而成为我国报告文学体裁的一种经典的叙事手法。
(3)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总离不开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对于报告文学来说,也不例外。《包身工》开头写道: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这段细节描写了“男子”的衣着、语言、神态。不伦不类的穿着,粗俗野蛮的语言,盛气凌人的态度,透过这些细腻的描写,我们看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细节描写十分形象,容易唤起读者的联想,体现了文学性的特征,成为后来报告文学叙事的主要手法。在当今的文学评论界,往往以有无细腻的细节描写来区别报告文学和一般的通讯,这足以说明《包身工》的细节描写对后来报告文学的影响。
报告文学是当下十分活跃的一种文学体裁,特别是在抗震救灾中,广大文学工作者运用这种文学轻骑迅捷地表现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在这些优秀的报告文学中,纵横结合的叙事顺序,点面结合叙事方式,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仍然是最基本的叙事手法。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一必修1第四单元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