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3-28
学习语文有益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业余生活、精神生活的质量。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下学期语文教案范文,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苏询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侮的思想。
2、掌握和积累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词句。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语境揣摩、辨析词义及活用的能力。
4、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1、结合课前预习,课上要调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课后苏辙的《六国论》指导学生作比较阅读,扩展阅读视野,加强对课文的理解,锻炼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 。
教学过程:
一、导言:
1.历史的兴废、有许多史实让人握腕叹惜,成为经久不衰的谈论话题。例如: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勾践灭吴》,写的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之战,越国最初亡国,越王勾践成为阶下囚。后来卧薪尝胆,长期准备,终于富国强兵,一举灭吴,让后人唱出:“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慨叹,并以警策后人。
2.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然后经过短短的十五年,又迅速地走向灭亡。这也是历史兴废中的一件大事,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长久谈论的话题。以这件事为题材的文言文,我们已经学过两篇,请举出:
板书:《过秦论》、《阿房宫赋》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以此事为题材的文章―――
板书课题:
六 国 论
3.三篇文章虽属同一题材,但论述侧重点不一样。前两篇侧重论述,秦亡的教训,后一篇侧重论述六国灭亡的教训。
主题也不一样:《过秦论》中心论是什么?
[仁义不施而改守之势异也。]
《阿房宫赋》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那么,我们今天学的《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灭六国者,六国也,诽秦也―――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4. 这三篇文章虽然同话一个话题,但时代各不相同:
板书:
《过秦论》―――西汉初年(汉文帝)
《阿房宫赋》――晚唐 (唐敬宗)
《六国论》―――北宋 (当时统治者)
为什么同一件事,后来人老去唠叨呢?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民富国强,这种定作动机叫[借古讽今]
板书:
《过秦论》(汉初。贾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劝汉文帝“安民”休养生息;
《阿房宫赋》(晚唐。杜牧)――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对唐敬宋大兴土木发出警告;借古讽今
《六国论》(北宋。苏洵)――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反对屈辱求和,抵抗契丹、西夏。
5. 当时的时代背景到底怎样呢?
看胶片:
6. 有关作者:
1) 看注解①;
2) 补充(教参)
二.教学课文第一段:
1. 生字词,
2. 朗读:
3. 字词讲析,疏通文意:
4. 口头翻译:
5. 内容分析:
1) 本段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中心论点。]
2) 这个论点指出了什么?
[六国之的原因。]
3) 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又是从哪两方面?
[反面和正面。反面――非兵不利,战不善;正面――弊在赂秦。]
教师讲评:这句话排除“兵”和“战”的因素,强调“赂”是真正原因。全句的重心在于正面肯定弊在赂秦。
4) 接下来引出两个分论点。哪两个?请用原文回答。
六国破灭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故曰在赂秦也。
弊在赂秦 B、不赂者以赂者丧。
5) 请总结段意:
[提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6) 引导背诵。
三.教学课文第二段:
1.生字词:厥jue 暴pu
2.朗读:
3.字词讲析,疏通文意:
4.口头翻译:
6. 内容分析:
1) 总结段意:
[论述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 分三小层:
一层:诸候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得失的变化――结论:秦之所大欲,诸候之所大患固不在战;
二层:赂秦的情形和结果――结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三层:引用古人的话为证,形象说明赂秦的危害,
3) 教师讲析:以上三小层就赂秦的国家(韩、魏、楚)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有理有据,确凿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4) 看幻灯片《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5) 引导背诵。先分层背,再联起来背。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