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6-04-15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是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归去来兮辞教案怎么写,希望大家可以及时学习参考。
教学目的:
1、 把握本辞淡远洒脱的风格,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3、 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4、 了解作者解印去职的直接原因。
5、 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
教学重点:
1、 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 了解创作背景、作者情况,及辞这种文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掌握本课出现的各种文言知识。
2、 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
3、 把握本辞淡远洒脱的风格,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第一节
一、 导入:
初中时我们学过陶渊明的一篇文章。
我们今天要学的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归去来兮辞》。
二、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东晋大诗人、词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死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他生于东晋后期晋宋交替之际,其时家势已渐衰落。后因家境贫寒,29岁时走上仕途。年轻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但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看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41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20多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贫病交迫中去世,终年63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 解题:
辞:古代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抒情文体。它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因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
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虚词置于句腰。辞藻华丽,有的可以歌唱,一般要押韵。到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只是有韵的散文,重在铺陈;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
四、 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那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陶渊明的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衙吏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五、听读课文,读准括号前的字词:
储(chǔ)粟 靡(mǐ)途 小邑(yì)
心憚(dàn) 眷(juàn)然 归欤(yú)
怅(chàng)然 慷(kāng)慨(kǎi)一稔(rěn)
将芜(wú) 奚(xī)惆(chóu)怅
轻飏(yáng) 熹(xī)微 携(xié)幼
酒樽(zūn) 壶觞(shāng) 眄(miǎn)
庭柯(kē) 怡(yí)颜 流憩(qì)
遐(xiá)观 出岫(xiù) 景(yǐng)翳翳(yì)
盘桓(huán) 西畴(chóu) 棹(zhào)
窈(yǎo)窕(tiǎo) 寻壑(hè) 曷(hé)
遑遑(huáng) 耘耔(zǐ) 东皋(gāo)
区分下列多音字:
靡 丧 裳
第二、三节
讲解全文词句:
略。
第四节
一、 讲析序文部分:
1、 学生概括序文部分的内容:
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
2、同学们结合序文思考:作者辞官归隐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坦率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第二:“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身心会感到痛苦,那比饥寒更难以忍受。
第三:“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坦率自然的本性使然。作者崇尚自然随意,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