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9-17
意境凄婉
蓝天玉烟:昔日年华依稀可见(搓掉)
无穷怅恨,点明题旨→反映
第二课时
马嵬(其二)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败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请看<<马嵬>>
二.作家作品:教案P92
三.整体把握
1.请学生自读诗歌,明确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讥讽
2.了解全诗的大意
明确:诗人: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
1.提问:<<马嵬>>诗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提问:首联中用典故,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3.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4.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间"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了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5.提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惜安今危,惜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6.提问: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两相映衬,杨贵妃被"赐死"的结果,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7.提问:谈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作用是什么?
明确:"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自己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五.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1.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讽意:①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 ②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③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用笔:①倒叙的方法 ②措辞的委婉 ③立意含蓄
六.作业布置
1.完成<<三维设计>>中知识库与知识测控1--4题.
2.背诵全诗
板书:
{ 此生休→他生→此生 }
马嵬 { 无人报晓→昔乐昔安→今苦今危 } 对比(不及卢家)
(其二){六军驻马→当时笑牵牛→此日同驻马 } 批判锋芒
{ 总结反思→为什么皇帝不如普通百姓 } 直指唐玄宗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