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5-11-05
诗歌,有着中华人民千百年的历史,在文学上有着崇高的地位。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复习目标:
1、了解诗词意境的涵义。
2、掌握分析意境的方法。
3、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分析意境。
复习的方法:以历年的高考试题为范例和模板,总结体悟意境的程序和要义,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年的高三复习备考。
教学时数: 2课时
一、习题试探
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明丽:夜深人静的时候,朦胧有月光斜斜地映照立夏村落里的人家,家家的庭院都是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辽阔的天空中,似乎也被夜的静寂所感染,连云彩也不敢随意飘动,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敏感的小虫却首先感受到了夜晚空气所散发着的春的信息,因此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这声音是那样的清脆、欢快,而诗人也在虫鸣声的启发下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发现透过窗纱能够隐约看出一丝新绿。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选取花于鸟鸣、冰消雪融等常见的春的标志,而独独以静谧的月夜为背景,采用了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之情。
二、知识梳理
意境是指作品中的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景象描写的和谐统一,是从这统一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味隽永的意象。意境简单说就是景加情。它以鲜明的艺术形象,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使欣赏者一步步走进诗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氛围和境界之中,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般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古典诗词中,意境一般表现为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或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的艺术氛围,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意境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是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曲,一定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媒介,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并进行鉴赏评价。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意境宏阔)
空寂、缠绵、婉转、朦胧;(清丽、隽秀)
幽静、幽美、淳朴、宁谧;(恬淡、静美)
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繁复)
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感伤、哀婉的意境)
示例: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人正是借助"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一艺术形象,看似平淡无奇的描绘,却把那种田园情趣,闲适恬淡之情,淳朴诚挚的情谊溢于言表,呼之欲出,与恬静秀美的风光融成一片。这种景与情的融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所以读诗要从把握诗的艺术形象入手,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那么,如何把握诗歌的艺术形象呢?具体地说,把握艺术形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住画面,二是抓情感。下面举两例加以分析。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重点描绘了两幅画。一幅是上阕所写与情人话别时的情景,寒蝉、长亭、烟波、幕霭,构成了一种悱恻凄哀的气氛,烘托出"帐饮无绪",奈何"兰舟催发"以及"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那种离别时的无限惆怅而又难舍难分的心情。这是实写。另一幅是诗人想象别后伤离的情景。特别是"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那景那情,更是凄楚哀婉,这是虚写。这首诗由实而虚,以虚衬实,层层深入,尽情铺陈,情景交融,把离情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再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前两句描写的是一幅江南春色画。千里江南,处处是莺歌燕语,处处是绿叶红花,处处是水村山郭,在熙和的春风中,还有随风招展的酒旗,这是置身于江南所能耳闻目睹的一片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色。这也正是整个江南春色的缩影。这两句诗共写了七件事物: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这七件事物有的是从听觉上感受,有的是是从触觉上感受的,有的从视觉上感受的。多角度的描写景物,形成一种立体感,构成诗歌的艺术境界。七件事物颜色、情状各异,都和题目"江南春"相适应,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后两句写掩映于蒙蒙春雨中的寺院、楼台,似乎仍是在描述江南春天的景色。这些寺院楼台,穿插于水村山郭和红花绿叶之中。这里的"烟雨"笼罩的不仅是寺院楼台,也笼罩着水村上郭,红花、绿叶、酒旗,使江南春色呈现出烟雨迷茫的神秘美。通篇写景,但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诗人借"四百八十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这么多的寺院,它们需要多少民脂民膏才能建造起来啊!抒发了兴亡之感。这首诗词采清丽,画面鲜明,在旖旎、凄迷的机关暖色中富有委婉的讽喻,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流露出对时事的忧伤。
总之,赏析诗歌,就要对诗中典型的画面,炽热的激情进行描绘和渲染,再现艺术形象,剖析感情,欣赏诗歌的意境,准确把握诗的主旨、风格,品味遣词用语几表达的妙处。
三、分析意境型题的解答方法
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索,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具体如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例1: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例2: 绝句二首(其一)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题目: 分析三、四两句的意境。(不少于60个字)
参考答案: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有江水悠悠;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失落、惆怅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标签:高三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