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案设计

编辑:

2016-02-25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情景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镜头一:1931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长江洪水涌进武汉等市,三四天里,沿江各城市共倒塌房屋180万间,死亡14.5万人。水灾期间,官商勾结,囤积粮、药,谋取暴利。事后,国民党政府称,共动员了数百名工人,10部水车,3台抽水机,5000条麻袋和2万斤芦柴用于救灾。

镜头二: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和嫩江也发生超历史纪录的大洪水。全国受灾面积达2120万公顷,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其中长江领域1320人)。截止当年8月23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出动官兵433.22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500多万人次,动用车辆23.68万台次,舟艇3.57万艘次,抢救转移群众419.5万人。

 

[探究与共享]

⑴比较两次洪灾发生的不同时代,从社会制度方面思考: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⑵比较两次抗洪救灾的过程,从国家政权方面思考: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新知探究与迁移应用

    第一目: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探究与共享:

⑴比较两次洪灾发生的不同时代,从社会制度方面思考: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⑵比较两次抗洪救灾的过程,从国家政权方面思考: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学生讨论:

探究提示:⑴1931年发生洪灾时,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998年发生洪灾时,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

⑵1931年发生洪灾时,国家政权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为其阶级利益服务;现在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政权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

第二目: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产生、本质、性质和类型

⑴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⑵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思考:政治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提问:

提示: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⑶ 国家性质(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在不同的国家中,社会各阶级的地位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国家,或者说不同的国体。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⑷ 根据国家性质,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类型。前三种类型的国家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 

 ⑴ 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⑵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⑷ 人民民主的特点: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的      ①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内容广泛性)

广泛性表现在    ② 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相关链接:

在我国,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

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社会作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人民民主的      ①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真实性表现在    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相关链接:

我国至今已制定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1000多件,使宪法规定的公民

基本权利的实现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有切实的物质保障。例如,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服务。

提问:你能说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制度保障吗?

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

⑸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国家具有专政的职能,人民民主专政也不例外。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人权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2004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03年《国别人权报告》,,以“世界人权法官”自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的人权状况进行攻击。

材料二:2004年3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3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回应美国,说明美国本身存在着严重侵犯人权的问题,却指责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在人权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这是中国连续第五年发表美国的人权纪录。

材料三:2004年3月2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二00三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介绍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材料四:2004年4月15日,中国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议上再次挫败美国提出的关于审议中国人权纪录的企图,这是中国自1990年以来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第11次挫败美国借人权进行反华的图谋。

探究与共享:

⑴我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

⑵中美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是什么?

⑶你认为如何解决上述分歧?

提示:

⑴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有如下观点:

①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②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

③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④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⑵我们认为主权大于人权;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人权大于主权,他们打着人权的旗号干涉别国的主权。

⑶中美双方在人权问题上应进行对话,增进了解,求同存异;减少对抗,相互包容。

4.民主与专政

⑴民主的含义和特点

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全民的民主。

⑵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⑶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第三目: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为什么?

⑴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⑵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⑴突出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⑶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⑷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思考:

邓小平明确指出:“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⑴如何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⑵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阐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提示:

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⑵①从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角度看,人民民主专政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②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的神圣职责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增强我国国防力量,才能为国家的安全、统一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③从警惕国内极少数敌对分子和国际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的需要看,当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我国正处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社会主义制度还会遭受国际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还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防御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颠覆活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重要任务。

④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知能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最大特点、必要性和意义,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特点,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民主与专政的辨证关系等知识。尤其注意人权入宪问题。

 

 

意图与点评 

 

    选取1931年和1998年两次抗洪抢险的典型案例,用现代教学手段展示给学生,既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又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相互学习,共享思维成果。设计学生讨论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展示相关链接,并作必要的解释,减少课堂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联系时事政治热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共享学生思维成果。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