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9-27
2.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板书:(一)、大气环流及意义
过渡:“全球的大气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板书:(二)、三圈环流
过渡: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在一些假设的前提下来研究大气的运动情况。
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 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板书:1.单圈环流(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
(投影)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北半球部分)
过渡:单圈环流是我们在以上三个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如果去掉地球不自转这个假设条件,那么大气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匀,来研究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现在的假设条件有两个:①地表均一②太阳直射点赤道(不移动)请思考:(边讲边用课件演示)
(1) 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
(2)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3)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
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
(4)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如何?(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气为冷气流。)在60°N附近(副极地)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因此在60°N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
(5) 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之间形成盛行西(西南)风;在90°N和60°N之间形成极地东(东北)风。
(6) 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
通过上述分析,30°N和60°N之间、90°N和60°N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7) 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环流”,南半球同样也有。结合上述分析完成上图。
(8)引起上述“三圈环流” 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9) 结合上图,可知: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6个风带。
请观察并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变式拓展:
(通过变式图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说明、分析的能力。)
十一、练习反馈:
十二、板书设计
十三、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绘图、板图、多媒体课件演示,将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规律,化解了知识难点。
2、本节课在教法设计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演示,使学生得到启发,自主发现三圈环流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影响,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完成了课准要求。
3、从学法上来看,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牢固掌握本节知识,通过让学生阅读、观察、讨论、合作探究、表达、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新知进行思考、推理,从而得出结论,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模板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