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岳麓版高二上册历史梨园春秋教学计划格式:第二章

编辑:

2016-09-30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1、产生背景

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原先城市中封闭的坊市制格局在宋代遭到废弛。出现许多集市,还出现了大型综合娱乐场所——瓦舍。戏曲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很大发展。

2、流行区域

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地图,明确方位)

为什么在这一地区戏曲获得了很大发展?

宋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人口流徙到南方,大量南徙的北方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

3、南戏的特色

课堂设问:

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于是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以广其事,在舆论压力下,官府被迫将恶霸和尚治罪。

请思考:宋代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的哪个阶层中?有什么社会功能?

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粗懂文墨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当南戏在温州等地兴起时,中国北方也正在酝酿着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元杂剧。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真正成熟。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代杂剧

1、兴盛原因

(1)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

戏曲是综合艺术,它的发展需要一定物质基础。元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局部繁荣是导致元杂剧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元代,蒙古族统治者,征服中原,连年的战争使中原经济遭受严重摧残,但蒙古族贵族追求生活的奢靡,将大批工匠集中到城市。而流离失所的人口也不断涌进城市谋求生计,这也导致某些城市出现畸形繁荣。如元代的都城大都,城市商业活动频繁,人口极度膨胀。城市的繁华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大批演员、观众与活动场所。促成元杂剧兴盛。

(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元朝统治者以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近80年不行科举,大量知识分子尤其是汉族文人仕进无门,处于社会底层。按当时的职业等级划分,有“九儒十丐”之说。于是不愿为元朝做官以及宦途无门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的创作中,这也促成了元杂剧昌盛局面的出现。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的文学艺术水平,(对比南戏:民间艺人、下层知识分子创作,水平较低)使之逐渐演变为一种成熟而完美的艺术形式。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艺术奇观。

2、表演形式和特点

多种表演形式的结合、完整的故事情节、角色配合。

元杂剧融合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对比南戏艺术特点:形式有接唱、同唱、多人合唱),形成中国戏曲独特的风格。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其结构一般四折为一剧,剧首冠以楔子,来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元杂剧的角色大约有末、旦、净、丑四类,其中末、旦为主要角色。演出时,由主角一唱到底,而其他角色只作配合的科、白。元杂剧在体制的规整性和程式化,表明其在艺术上已经成熟和完备。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走向真正的成熟。

(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楔,指使剧本结构更加完整、紧凑的短小开场或过场戏。)

在蒙古族统治者的统治下,大量知识分子尤其是汉族文人仕进无门,许多才气出众,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的创作中,其中最为著名是“元曲四大家”。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亚”。一生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

自比为“蒸不烂、煮不透、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作品大多揭露元朝统治的黑暗,歌颂清官,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代表作是《窦娥冤》。

白朴流传下来的剧作有《裴少俊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是其代表作;郑光祖的代表作则是《倩女离魂》。

王实甫与《西厢记》: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西厢记》。表现了当时青年男女反叛传统礼教的心声,对元杂剧和古代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元代杂剧,是真正成熟的中国戏曲形式。而形成于京剧(被誉为“国粹”“国剧”)将戏曲表演艺术推至巅峰。如何形成?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

1、产生背景

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一大中心(外部因素)

京剧这一剧种孕育、形成于北京,与北京其时在全国所处的特殊位置有关。明清两朝,北京作为帝国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不仅聚集着人数众多的皇族贵胄、文武百官,而且吸引着各地的商人蜂拥而至。清朝出关后的诸位帝王皆爱观戏,尤其是乾隆皇帝,每逢节庆,宫中演剧频繁。王公贵胄及文武百官也以观剧为日常娱乐。各地商人来京后纷纷设立商业会馆、商号,各大会馆除了设有祭神的设施外,一般都有戏台。逢年节喜庆之日,会馆即集资邀请戏班来会馆演出。在这种情形下,四方艺人纷纷云集北京,以满足京城皇室贵族、官员、商人以及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北京自然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徽班进京(内部因素)

发端的契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徽班中的三庆班进京献艺。随后又有徽剧的四喜、春台、和春三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北京扎下了根。

一般认为四大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前奏。

2、京剧的形成

四大徽班入京后,采取了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开放姿态,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秦腔、楚腔、汉调(在京剧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北京市民承认,成为人民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很快风靡全国。第一个繁盛期。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的高二上册历史梨园春秋教学计划格式,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岳麓版高二上册历史笔墨丹青教学计划格式:第二章  

岳麓版高二上册历史诗言志歌咏言教学计划格式:第二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