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学计划

编辑:

2015-11-13

对记忆力要有正确的认识。记忆力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记忆力强,大大有助于能力的发展。遗憾的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突出能力考查的背景下,一些老师与同学以“发展能力”为托辞,把记忆力放在次要地位,似乎记忆力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是对立的,这当然会制约记忆力的发展与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记忆力不完全是天赋的,凡是有心人,采用正确的方法,经过适当的训练,都可以拥有较强的记忆力。关键在于行动。

1、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信心是成功的阶梯,灰心是成功的绊脚石,死心就是失败。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朋友们,如果你对自己缺乏信心,请记住: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有信心者,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假如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请你每天大声地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我一定行”。有人也许会说:我很想努力,我也想学好,赶超先进,但是我的基础太差的,与别人已经拉开了很大一截距离了,我还有希望吗?我想这个问题不应该问别人,而应该好好地问自己。请你记住:“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后悔,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因此,我们首先要从下定决心开始,人生是从下 定决定那一刻开始的。“想要”和“一定要”是不一样的,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困难,可是当你下定决心以后,它就变得非常简单。成功永远取决于你要不要,而不是能不能,下定决心,就是在向自我挑战。同起点低、基础差并不可怕,关键是你想不想振作,你想不想开始,你能不能坚持。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人的一生会有许许多多个开始,如果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半途而废,那么你的一生将一事无成。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2、善于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没有理解的历史知识是很难记住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更是无法应用的。目前的历史高考要求再认再现的历史知识,已经不会照搬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经过语言或者形式的转换,即使是选择题,也要经过分析、归纳、比较、综合等才能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必须理解透彻基本知识点,比如重要历史概念、重要历史事件、重大历史结论等等,还应该善于去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那应该怎么做呢?

其一:要正确处理好教材、笔记、提纲及《创新设计》的关系:以教材为本,以笔记为辅,提纲和《创新设计》为固。

高考中几乎所有的知识点皆源于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阅读教材而不脱离教材。阅读教材不是简单的逐字逐句的从头看到尾,而应该是读懂了用脑子思考了才能算是阅读。阅读的首要内容是目录及其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体现了各单元、各子目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经常在复习的时候能够首先浏览这些内容,对教材的单元脉络及相互间关系了然于胸,有助于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和基本线索。

以笔记为辅,主要是强调基础知识点的落实和复习。笔记它承载着教师授课的要点及思路,包括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及知识框架。因此笔记是相当重要的,而且应该充分的发挥出笔记的最大作用。即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笔记进行仔细的复习。一般应在对其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即是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一次较为仔细的复习。当笔记“冷却”时(起初一般是1—2周,以后可逐步延长),再复习一遍,一是强化识记,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问,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笔记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互相关联。提纲和《创新设计》为固,主要是为了检验和巩固复习的效果,使自己对复习的内容更加的明了。

其二:要学会复习过程中的自我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等方法。

■ 归纳: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内容也相当的众多,为了便于记忆,就必须要学会自我归纳。宏观的归类可以形成基本线索。微观的归类则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集中起来,便于识记。如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中国近代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等。

■ 编制各类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如必修三第二单元总表(附后)

■ 比较法。高考非常重视比较,这是因为比较能力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如:试从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社会影响等方面比较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与同时期中国批判思想的差异性。

3、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及时循环复习。

(三)考后总结。

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

要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慧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

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

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因此,不能不重视总结。

三是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名人有言,虽跛足而不迷路能胜过快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所以,下决心应当是在了解情况之后。另一方面,了解了情况,却没有有的放矢的行动,总结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要善于在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怎样总结?

首先是按一定的项目分类,然后进行数理统计,找出主要的失分领域。

如可以设立“根本不懂”、“考时忘记了”、“掌握不准确”、“粗心大意”和“审题错误”等项目,对全部失分进行分类,得出失分率,这样就可以大体了解主要的失分因素了。也可设立“人物”、“事件”、“时间”、“地域”、“术语”与“评价”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男生常常在“时间”领域丢分,女生则常常在“地域”领域丢分。还可设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国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一般而言,世界史常常是弱点。

其次是进行深层次分析,看看隐藏在失分表象下面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如“审题错误”是众多同学失分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分析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还是时间不够用造成的?是心理紧张造成的还是根本就没有读懂题目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思维定势造成的。又如“考时忘记了”也是常见的失分原因。那么,是识记不牢固,还是过于紧张?是过于疲劳(身体不好),还是思维不够敏捷(根本就没有想到)?一般而言,各种具体原因大体都可归入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与身体素质和考前准备五个方面。

最后是制订整改措施。

没有具体的措施,光说“今后要努力学习”等于不说。在找出找准失分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抓住主要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以此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当然,同样重要的是以后的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再好的学习方法,只有与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只有转化为每位学生的日常行动,才会产生积极效果。

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9月开学季—教师新学期准备专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