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学计划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模板《荆轲刺秦王》

编辑:

2016-09-07

对于荆轲刺秦王的举动,历来是毁誉参半的。当强秦吞并六国,惨无人道之际,六国志士反抗暴秦,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意义的。因此,荆轲刺秦王这一举动,是不能予以否定的。但是,他的行刺手段,他的“士为知己者死”的言行,特别是在统一趋势下,还是有着一定局限性的。

其他次要人物,作者也塑造得十分生动形象,太子丹,樊於期、秦武阳、蒙嘉以及秦王群臣等都是如此。

掌握情节

文章开端,突出燕秦势不两立的紧迫形势。太子丹之于秦王,有“见陵之怨”,而秦兵临易水,弱小的燕国十分危殆。加上秦国大将樊于期的“亡秦之燕”,更加剧了燕秦之间的矛盾。

在这样紧迫的情势下,太子丹向鞠武求对策。鞠主张不“批其逆鳞”,要“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都被否定。太子丹明知燕秦力量悬殊,但又不甘屈服,必欲力求对策。为此,才有鞠武的推荐田光。

太子见田光,“跪而逢迎,却行为导,跪而拂席”,“避席而请”,用此种种表现,特殊礼遇贤者,泻染太子的报仇情切。可是田光非“盛壮之时”,“精己消亡”,又转而推荐荆轲。太子丹嘱他不要泄露机密,田光“俛而笑曰:‘诺’”。这笑中有不负重托以身报国的许诺,与后来的“自刭而死”相呼应。田光于生命火花短暂闪烁之中,告诉读者,他是一个重然诺,爱国家的忠厚长者,要用自己的死来激励荆轲。

太子丹见荆轲,一段长的谈话,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秦贪得无厌,步步紧逼;二是为此采取或生劫或刺杀的两种对策。荆轲许诺后,“恣荆轲所欲”,此时秦兵压境,荆轲未行,原来要取樊将军头作信物。文章至此,掀起又一波澜。

荆轲说樊于期,首先挑起樊内心仇恨,再指出已处绝境,最后提出献首刺秦的计划。这里,荆轲沉着精细,善于体察对方情绪,了解对方心理,指出报旧仇、雪耻辱的途径。

这段对话,在说明荆轲智慧特征的同时,又突出了樊于期的形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声泪俱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痛恨仇雔,愿意赴死。加上“偏袒扼腕”的描写,更加突出其来自心底的愤恨和怨怒,于是自刎,便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了。

已得信物,且有准备,太子的促行,与荆轲的“待吾客与俱”,形成矛盾。荆轲的缺乏助手,应是刺秦的不利因素之一。

易水送别,是刺秦的前奏,是一曲悲壮的颂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他们用凄厉的歌声,唱出生离死别的苦情。送行人们,垂泪涕泣,唱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赞歌,瞋目发指,满怀仇恨;从容赴死,慷慨悲壮。这是在感情极为复杂的颂歌中突出荆轲的形象。读后,萦回于心,响亮于耳,浮现于目,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染。

荆轲贿赂蒙嘉,得见秦王,深思熟虑,计划周密。咸阳宫中,“秦武阳色变振恐”,更加衬出“荆轲顾笑武阳”的从容沉着。“图穷而匕首见”以后,极力铺写秦王的窘迫惶恐,狼狈不堪。如:“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秦王环柱而走”,“秦王目眩良久”。而主动出击的荆轲,却是把袖持刃,逐赶秦王。左股被斩断,“乃引其匕首以提秦王”。重创之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最后壮烈牺牲,无比英勇。秦庭的这一场生死搏斗,形成故事高潮。

荆轲的性格,是在情节发展的矛盾和冲突中逐渐展现出来的。取樊于期头,触动樊的怨愤,可见荆轲的“深沉”;易水告别,送行者的高歌,可见荆轲的“激昂慷慨”;咸阳宫中,秦王的惶恐狼狈,更衬出荆轲的“英勇壮烈”。文章对这几个主要环节的描写,笔触都充满着深厚的感情。

四、 写作特点

人物栩栩如生

荆轲,粗犷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千载以下,还令人感到凛然而有生气。行刺秦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奋。

秦王,贪婪,专横,凶暴,但又外强中干。秦是崇尚暴力的国家,长平之战,坑赵降卒四十万人。秦王在东方诸国人民的眼中是一个极大的暴君。樊将军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还以“金千斤,邑万家”悬赏捉拿樊於期。何等刻毒。一旦得樊於期首和燕督亢地图,立即“大喜”,多么贪婪。当荆轲逐时,秦王狼狈不堪,威严扫地。斩了荆轲,还“目眩良久”。

太子丹,不以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而坐待灭亡,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孤注一掷,诚不得已也。但急于求成,“始速祸焉”。欲速则不达。

樊於期,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燕国。他对秦国之恨,是刻骨铭心的。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

高渐离,是荆轲的朋友。易水送别时,他只是“击筑”。从他击筑的情调,可以看出他是相当激奋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五年后,前二二二年,燕国为秦所灭。秦兼併天下之后,下令捉拿太子丹和荆轲的客人。高渐离逃到宋子(今河北赵县东北)给人家做傭工。一天听到堂上客人击筑,他在旁批评,主人命他击筑,才露出本相。秦始皇知道后,命人用马粪燻瞎他的眼睛,教他击筑给秦始皇听。高渐离把铅放在筑里,举筑击秦始皇,替燕国报仇,没有打中,被杀。这都反映了六国人民反抗强暴的要求。

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至陛下”,“色变振恐”。这是一个少年的性格特点。

五、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形格。

如: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一句话,太子丹仁慈之心可见。

荆轲与樊於期的一席对话,荆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之以谋,大智大勇;樊於期,痛于骨髓,切齿拊心,复仇之心,溢于言表。樊於期的“仰天太息流涕”的神态,“偏袒扼腕”,“自刎”的动作,使他的语言形象化了。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似乎“万事俱备”了,但荆轲迟迟不动,不动也是一种行为。太子迟之,荆轲叱之,但均未名其妙处。直到“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方才省悟到荆轲为何“留待”。这就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荆轲的性格。

荆轲易水一曲,名垂千古。人物的神态、表情,慷慨悲壮。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色变振恐”的神色,写出武阳的年幼胆怯;“群臣怪之”的神态,说明荆轲一行行迹可疑。荆轲一“顾”,一“笑”,一“谢”,竟然化险为夷。

秦王“还柱而走”的狼狈,以剑击轲的残酷,以行动说明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的暴君。

荆轲被断左股,虽然,仍“引其匕首提秦王”;身“被八创”,“知事不就”,还“倚柱而笑,箕踞以骂”,通过荆轲的行动、语言,塑造出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秦强燕弱,矛盾尖锐,斗争复杂。作者把人物放在这一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自身的活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六、荆轲的形象

荆轲形象问题。通过易水送别时的慷慨悲歌的场面,行刺时的短兵相接的惊心动魄的情景,不仅富有戏剧效果,而且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作者是怀着敬慕的感情,塑造了荆轲豪爽不羁,见义勇为,不惜牺牲这一人物形象的。通过“行刺”这一特殊事件,也揭示了燕、秦誓不两立的尖锐矛盾。对于秦统一中国的是非功过问题,西汉时贾谊《过秦论》以及三国时诸葛亮《答法正书》有着详细的论述。我们对此不必再纠缠它。但还有人指责荆轲是亡命之徒,这是对荆轲的错误理解。至于“四人帮”之流说荆轲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小丑,那是站在法家立场上,别有用心的阴险邪说。今天我们已洞悉其奸。

历来歌颂荆轲这一人物不乏其人。除司马迁外,例如东晋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就写有《咏荆轲》一诗,对荆轲敢于和秦王政拼搏,就作了大胆的肯定。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不要回避历史的真实。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u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太子也。”

u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u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u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对荆轲刺秦王的不同评价

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肯定荆轲的人更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评者大都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刘伯承将军挽叶挺诗“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未尝不含褒荆轲之意。当年唐雎当廷怒斥秦王时曾经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荆轲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但专诸、聂政、要离的行刺纯属“士为知己者死”,而荆轲则基本上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国家大事”。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高中苏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教学计划模板:师说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精编)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