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8-31
第二课时
一、回顾检测提问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晕厥( ) 成瘾( ) 针灸( ) 艾脑啡肽( )
羟( ) 色胺乙酰( ) 胆碱穴( )位
2、 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白字:
马啡 相象 长像 大慨 辩证论治 侧定
答案:马——吗 象——像 像——相 慨——概 辩——辨 侧——测
二、探讨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说明方法
1、这篇文章介绍了镇痛研究的发展进程,但全文并不是散乱的成果简介,请思考作者是怎样将研究过程中的每个发现紧密联系起来的?
明确:作者善于运用过渡句承上启下,比如第2段开头,“科学的道路是曲折的”;第3段开头,“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第4段开头,“发现脑啡肽的消息,在我国医学界引起的兴趣尤其强烈”。这些句子的使用,使得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让读者明确地看到镇痛研究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
2、这篇文章说明的是一个医学研究问题,专业性很强,但是普通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难懂,是为什么呢?
明确:作者在说明过程中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比如说明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的差别时,写道:“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又比如把“吗啡受体”比喻成一把“镇痛之锁”:“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是专管止痛的,但它上面挂着一把锁,只有左旋吗啡这把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镇痛之锁’。”还有一处:“惟一的可能性就是,身体里本来就存在着类似吗啡的一些物质,可以去打开‘吗啡受体’这把锁;而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吗啡只是和它有相似的作用罢了。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我们只能说儿子长得像父亲,很难说父亲长得像儿子,但根据儿子的长相,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他的父亲来。”比喻的运用,使得专业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也使抽象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
三、讨论总结本文的中心主旨:
讨论后明确:
本文通过揭示痛与不痛的秘密,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找寻“吗啡受体”和“脑啡肽”的过程,以及镇痛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广阔的前景。
四、联系课文讨论借鉴文章的写作特色:
讨论后学生自主发言:
1、逐层深入地说明问题。
有现象到实质。从宏观到微观,紧扣“秘密”,逐层剖开,具有很轻的吸引力。
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使被说明的内容生动、形象而有趣味。
本文适应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实例、打比方、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
五、拓展与应用
说明:学生分成小组,选定话题,事先准备,做一课时的拓展与应用汇报。
1、查阅资料,了解吗啡的化学性质以及不正确使用它可能带来的危害,向同学讲解。
2、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一项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并谈一谈自己对这一发现过程的思考和感受。
注意以下几点:(1)叙述时要有条理;(2)说明的同时要结合具体事例。
六、学生进行拓展与应用汇报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上文为大家推荐高二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模板,希望大家仔细阅读,愿大家生活愉快。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