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学习 > 历史知识

2015高中历史考点复习:古今中外改革专题

编辑:

2015-05-11

(三)中国现代的重要改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①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②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主要内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目的)。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3)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必要性:原有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也不利于推动科技进步。

6)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①必要性:过去体制过于集中,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劳动积极性。

②步骤:试点——推广——发展(试点:安徽、四川)

试点农业生产责任制,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③意义(影响):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的发展。(围绕“农”)

④方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中心环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②内容:所有制变化:单一公有制——公有为主多种所有制;管理体制变化:高度集中——间接管理、宏观调控。

③成就:农村经济全面振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

2.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和调整

(1)第一次: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第二次:农业合作化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第三次:人民公社化

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等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制定经济政策应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3.建国后我国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化的高速度。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活力。

(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原因:党中央在正确认识国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这次调整进一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世界近现代史

1.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①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但遭到农奴制阻碍;②克里米亚战争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危机。

(2)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3)内容:①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4)性质:1861年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意义:农奴制的废除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

(6)局限:改革还保留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①19世纪中期,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②人民反抗斗争;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⑤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2)目的:巩固天皇新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3)内容:①政治上,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废藩置县,实行府县道地方体制,废除武士特权)。②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③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④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改造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

(4)成功原因: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大;②改革措施全面、行之有效;③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5)积极影响:①改变了封建落后状态,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③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

(6)消极影响:①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②推行军国主义,给亚洲人民带来了灾难。

3.苏俄新经济政策

(1)背景:①四年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使俄国经济濒于破产;②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人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

(2)目的: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巩固苏维埃政权

(3)主要内容:①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②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恢复私人小企业;③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④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

(4)意义:①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②表明俄国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4.罗斯福新政

(1)背景:①1929—1933年胡佛政府克服经济危机;②人民希望政府措施改善经济状况;③罗斯福的“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2)主要内容: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实施工业复兴法;③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

(3)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局限性: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5.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1)联邦德国

①内容:政治上消除法西斯主义;经济上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在对经济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强调经济按市场运转规律;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②作用:经济迅速发展,60年代初期,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日本

①内容: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技;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②作用: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1987年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6.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背景:斯大林时代,苏联和东欧所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出现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状况的改革,形成外部压力。

(2)改革简况:

①南斯拉夫最先改革: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但自治体制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出现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民族问题也逐步尖锐起来。

②波兰哥穆尔卡改革: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和方针,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未取得明显成效,60年代出现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摆脱困境。

③匈牙利卡达尔改革: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把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的中央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积极作用有机联系起来。改革成效大。

④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克之春”:公布革新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遭到苏联出兵干涉,改革中断。

(3)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四种模式

①中国模式:走先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之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巨大成就。

②苏联模式: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的基本框架内进行改革,后来进行激进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

③南斯拉夫模式:根据社会主义自治理论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后因进行激进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而向资本主义转变。

④匈牙利模式:实行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后因摆脱苏联模式进行激进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而倒向资本主义。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的2015高中历史考点复习:古今中外改革专题,更多精彩尽在精品学习网,敬请关注!

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总结: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历史知识: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知识点 

标签:历史知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