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3-16
历史的教训值得珍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值得珍视,因为里面都凝聚了先驱者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牺牲……对历史的冷漠不仅是无知,而且是一种忘恩负义。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高二下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说课稿,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Ⅰ.学习目标
1.识记: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迁都洛阳以及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的改革;
2.通过“卓有成效”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改革的作用;
3.通过“雷厉风行移风易俗”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及民族融合的实质。
4.联系所学知识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结合今天的改革探究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
Ⅱ.知识梳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前期——制度创新(冯太后主持):
1.重点:建立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2.措施:
(1)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
①原因:官吏无俸禄,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②内容: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官吏自筹。惩治贪污。
③作用:使吏治有了好转。
(2)推行均田制:
①原因:中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②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
③实质: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其他新制推行的出发点。
④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设立三长制:
①目的: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②内容:即邻长、里长、党长
③性质:北魏基层行政组织。
④职责: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推行均田制。
⑤作用:三长制的推行一是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制;二是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4)推行新租调制:
①目的:适应均田制,保证国家赋税的征收;
②内容: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③作用: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影响:
这些改革措施以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为目的,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后期——迁都和移风易俗(孝文帝亲政后主持):
1.重点:移风易俗
2.措施:
(1)迁都洛阳:
原因:①政治上:统治中原的需要;
②经济上:解决粮食供给问题;
③军事上:北边强敌柔然的骚扰;
④地理上:地理环境的影响;
⑤倾慕汉族文化。
策略:迁都动议与南下伐齐
迁都:495年,北魏正式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移风易俗:(后期改革的重点)
重点: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措施:
①易服装: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495年十二月二日,下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族人一律改穿汉人服装。孝文帝自己带头穿戴汉族服装,并在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
②讲汉话: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六月,正式发布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下令官员上朝时要讲汉话,但30岁以上的官员一时难改,可仍讲鲜卑话,暂不处罚;30岁以下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否则要降职。
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太和二十年(496)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他在诏令中说:“自代郡迁到洛阳的诸功臣旧族,姓或重复,都要更改。”于是,当时,他带头将拓跋氏改为元氏,因为北人称土为拓、称后为跋,魏主认为他们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就姓了拓跋。而土是黄色的,它是万物之元,所以改姓为元。其余鲜卑姓氏也改为汉姓。如拓跋氏改姓元氏,独孤氏改姓刘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丘穆陵氏改姓穆氏等。改姓以后,鲜卑族姓氏与汉姓完全相同。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族的门第高低,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第最高外,以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卢、李、郑)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④通婚姻:为使鲜、汉两族进一步融合,孝文帝还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个弟弟聘室,六个王妃中,除次弟之妻出于鲜卑贵族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通过这种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巩固统治。
标签:高二历史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