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7-11-21
【推荐阅读:《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
随着这堂竞赛课的结束,我对新课程改革理念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是我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而完成的。
《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是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的诗作中典型代表作。由于他的田园诗风具有朴实易懂的特点,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了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鉴赏诗歌的兴趣。
这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其中起引导、点拨的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挥和提高。
在本堂课的导入设计环节,我注意联系学生以前在初中所学过的旧知,引入新课题。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接受新知能力,而且巩固了以前的知识,使学生明白知识的紧密联系性特点。
在了解作者的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对作者生平经历了解的部分,教师只在其后做一些补充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调动了学生熟悉作家作品的积极性,感受到自己也是一堂课中的一个角色。
当熟悉了作者生平后,我注重了诗歌的朗诵作用。既指明学生朗诵,又聆听名家朗诵,使学生从对比中掌握诗歌朗诵的技巧,懂得情感融入其中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朗诵诗歌的兴趣,落实了诗歌朗诵环节。
进入到对诗歌文意理解的环节时,我有别于一些老师自己包办对诗歌字词全文进行翻译的教学方式,采取了让学生相互合作解决疑难字词的方法,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又由学生解决。经过后来实践,我发现这样做的确有好处,不仅锻炼了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而且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接受新知能力,熟悉了这一环节的重点所在。
这堂课的重点是对这首诗进行分析与鉴赏,在这个环节部分,我运用了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有话可说,有言可表。在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时,我找准重点,设计了问题的难易程度,渐渐挖掘对重点诗句的理解,避免了芝麻西瓜一起抓的模糊教学,从而让学生自主完成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读出了诗歌的深意。
为了既符合新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发言权等教学理念,又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我设计了诗歌语言鉴赏讨论环节,使学生于学习一首诗的过程中,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的一般方法,学会读出诗歌所蕴涵的作者情感,品味出诗歌的语言美。当然,学生对于诗歌语言的鉴赏可能只是浮光掠影式的表达,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在一旁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更深地体会出诗歌炼字的精确性特点,把握诗歌的内涵。
由于对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着重进行了讨论,那么后面设计的总结出陶渊明诗歌总体艺术风格的问题也就水到渠成,学生很容易就能够说出田园诗风的特点,因而对田园诗派的补充介绍也就不至于显得突兀,还让学生于这首诗以外,学到了一些文学常识。
学习一首诗歌,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学习知识和掌握方法,所以我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上设计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习正确地来评价人生道路选择问题,对今后自己的人生志趣选择有更多的思考和体悟。
我们不能就教材而教材,教材只是起一个辅助教学的作用,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每一环节时,一直都很注意学习的方法性,注重学习知识的实用性,既让学生于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也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程学习的多元性和重要性,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知识一同增强。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由衷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给教学界带来的阵阵春风,拂开了传统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局面,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教学探索之路。或许这样的改革还有很多不够理想的东西,但是有了这样一个和谐课堂的开始,日后的改革之路必定会是愈走愈宽阔。
这堂课的设计是我对新课程理念进行研读之后的一个实践,临场发挥怯场的原因使我没有如期完成闪亮之处,这也算是给予我的一个教训,让我增长了许多教学经验。
这是本次竞赛课之后的一点点感想,收获很多,仅此留笔。
说课有利于了解教育活动、方式和效果等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了解本文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内容后老师可能还需要来【高一语文说课稿】完善课堂教学~
标签:高一语文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