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说课稿 > 高二语文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滕王阁序》说课稿范文

编辑:sx_yanxf

2016-09-10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高二上册语文滕王阁序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位于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课是一篇骈体文性质的抒情散文,骈体文的文体特征和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3) 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分类积累文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志寸高远、穷且益坚的精神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3) 培养志寸高远、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

了解对偶与用典

四.说教法学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都会用到,最重要的是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教与学都落到实处。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文本所处位置及内容含量,我将使用两个课时讲授本文,第一个课时着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第二个课时重在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大家都学习过的人教版必修七年级所学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引出对王勃的介绍。学生对王勃并不陌生,在课前又查阅过相关资料,此处就由学生起来讲述,教师补充。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3. 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错误,学生读后找出文中写景段落(2、3)。此处按照长文短教,难文精教的原则,不求面面俱到,重点让学生掌握积累文言知识的方法,在继续学习中举一反三。

教师按照“重点实、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特殊句式”六大类范讲第2段。

例: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

访风景于崇阿。

4. 全班诵读第3段,之后同桌之间讨论或个人独立查阅资料,按照老师范讲第2段的模式,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第3段的学习。

学生课下在笔记本上独立完成课文剩下段落文言知识的积累,此项任务要列入课外作业,教师要及时检查,并作出负责的反馈和评价,可结合本册书后面“梳理探究”模块中《文言词语和句式》来讲解,使学生养成习惯。当然,这个好习惯最好从初学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时就要养成,长期积累,必出成绩。

5. 全班齐读2、3段,乘胜追击,试着背诵,减轻课下背诵负担,同时巩固加深已学知识。

第二课时

1.全班背诵2、3段,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滕王阁序》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和深厚的语言功底,板书“四美”:

远近变化之美

四美 上下浑成之美

3. 在讲“四美”时,带领学生品味本文富有特色的语言,就此引入对骈文知识的讲解。

骈体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

(1)语句方面的特点:骈偶与“四六”(可联系必修一中“梳理探究“板块中《奇妙的对联》一文进行讲解分析)

A.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例如:披绣闼,俯雕甍。

B.“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

(2)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

藻饰在讲述“四美”时我们已领略一二,至于文中随处可见的用典,一见作者之才,二显作者之情,那么作者究竟抒发了怎样的情呢?

4.生齐读4、5、6段。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

A组学生整理第4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B组学生整理第5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C组学生整理第6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情怀”。

5.总结:文章抒情部分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悲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厚望。这也正是本文的可贵之处,由此我们也可挖掘出三类写作素材(这也是我对解决当今学生所头疼的“一怕文言文,二

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的一次探索),并要求学生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写成周记: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