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xiexh
2015-04-23
2015年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相信很多考生都已经进入备考冲刺阶段,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及时了解公务员考试信息,精品学习网特地整理了甘肃公务员申论预测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定资料
1.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城市668座,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数量超过1亿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此外,历年的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以上。目前已有200余座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垃圾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社会每年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垃圾的清运和处理。城市垃圾的处理,已受到国家和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十多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先后建成垃圾卫生填埋场,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处理率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1%上升到目前的58%。但是我国垃圾的处理水平,还是无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许多城市仍然面临垃圾困扰的难题。
2.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等,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环境、垃圾成分、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由于城市垃圾成分复杂,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随国情不同而不同,往往一个国家中各地区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有统一的模式,但最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从应用技术看,国外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机械化程度较高,且形成系统成套设备。从国外的情况看,有以下趋势: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焚烧处理比例逐渐增多;填埋法作为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较大比例;农业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以堆肥为主;其他一些新技术,如热解法、填海、堆山造景等技术,正不断取得进展。
3.2009年2月6日,上海菹藻浜码头打下了第一根桩,这标志着国内首个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中转转运系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记者从负责该项目建设的上海环境集运有限公司获悉,这项投资额近1o亿元的大型环境工程完成后,上海市区每年产生的数百万吨生活垃圾将实现世界先进水平的密封式集装化运输。据介绍,这项环境工程计划于2009年年底完成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垃圾装运由散装化到集装化的过渡营运模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将实现全系统的集装化营运模式。
目前,上海每年垃圾产生量在600万吨以上,其中市区500多万吨。目前仍按照传统的生活垃圾运输模式,上海市区大部分生活垃圾是由环卫车辆从居民区运输至码头装船,再采用散装,水、陆联运方式运到老港填埋场,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散装作业工艺的缺陷,容易产生垃圾异味挥发,垃圾飞散、滴漏、回弹等现象,对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据介绍,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中转转运系统的建成,上海的城市“垃圾管理”方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散装”运输变为“密封式集装箱”运输。
这一亚洲最大的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中转转运系统的设计规模为日均转运生活垃圾6300吨同时预留应急及其他垃圾700吨的转运能力。该系统未来将把垃圾压缩装进专用密封式集装箱,利用薀藻浜、黄浦江等内河航道,经车、船运至老港垃圾填埋场,使垃圾运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大大降低。
4.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排放量也迅速增加,垃圾包围城市已严重制约与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各种资源正在不断减少,但垃圾这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却是唯一在增长的资源,城市垃圾被誉为“城市矿藏”。
许多国家已不再仅仅是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销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着手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列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一些垃圾处理工厂近十年来在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建成,实践证明他们为合理、经济利用垃圾资源开辟了新途径,开创了垃圾处理领域的新天地。
我国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构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基础的环境尤其重要,对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充分利用已成为我们进行垃圾处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668个城市中有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2.6亿计算,如每人每天产生1公斤垃圾,一年产生垃圾量就有近1亿吨。
5.福州为彻底解决生活垃圾的困扰,投入上亿元巨资,在距市中心17公里的红庙岭修建了占地145000多亩、总容量达2117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红庙岭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后,福州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但是福州市目前生活垃圾年增长率为9%,这意味着全市生活垃圾总量每7年就会翻一番。这种几何级增长速度,对城市垃圾处理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随着垃圾总量每年增长,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大 为缩短。据福州市环保局介绍,1995年,红庙岭填埋场1号库区建成,当时预计可以使用20年,现在看来,它可能用不到10年;整个填埋场的设计寿命是50年,而根据目前垃圾年产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它很可能用不到30年。为了延长垃圾填埋场的寿命,人们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削减垃圾排放总量、减缓垃圾增长速度上。据测算,每100吨毛菜就有20吨不能吃的菜根、烂叶等废物。为了减少厨房垃圾产生数量,自1998年起,福州市开始实行净菜进城,把不能食用的菜根、菜叶留在城外,用作农肥。这样做减少了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压力。
6.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主要采用填埋法,占70%一80%;堆肥法占10%一20%;焚烧法极少,仅占I%。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较晚,全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只有少数城市借助国际援助建成一些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
国内自行设计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大多因资金不足,设计、施工标准不高,加之无害化处理技术不完善,设施简陋,缺少对污染的控制和监测手段,距无害化处理标准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垃圾填埋场防渗措施不力,填埋气体和渗沥液引排不畅,难以保证长期安全性,成为远期的污染源。近几年来,国内开始出现一批工艺比较先进、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比较适合国力水平的堆肥技术和生产线,已在广州、常州、厦门等地得到应用。在北京,由德国政府援助,建立了一座日处理4000吨生活垃圾规模的现代化连续式机械化堆肥厂,起到示范作用,其总投资已超过1.7亿元人民币。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在我国原来几乎是空白。1988年,深圳市引进日本技术生产两台日处理150吨生活垃圾马丁式焚烧炉,建成我国首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至今。随后各地出现一些垃圾焚烧炉制造厂家,积极推广应用。国产焚烧炉结构多数还不够完善,焚烧温度不高,过程稳定性差,自控程度低,废气净化装置效率不高,急需完善。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宁波等地正在积极筹建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后将会形成我国垃圾处理填埋、堆肥、焚烧三分天下的格局。
7.中国过去普遍采用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大、污染水体、散发臭气等诸多弊端,而且部分城市的填埋场面临填满封场的危机,无法负荷日益庞大的垃圾量。
因此,人们不断探索其他有效的垃圾处理措施。但是,一直被环保主义者推崇的垃圾分类回收和综合利用的方法收效甚微,而近来在许多城市得到推广和实施的垃圾焚烧和发电项目,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看来,垃圾处理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并没有因为政府的努力和巨额投入而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症结一:机制不合理
机制不合理主要是指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到目前为止,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企业由政府管理,政府仍是城市垃圾处理唯一的管理主体,也是主要的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这阻碍了市场化的发展。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的缺失。据统计,全国的社会资本仅占到了垃圾处理投资的2%。
政企不分的另外一个弊端是废物回收体系管理不力。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中国曾经建立起运行良好的废物回收体系。但是80年代以来,国营物资回收公司倒闭,个体商贩迅速发展壮大,导致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例如,在废纸回收领域,由于老百姓喜欢讲价,商贩为了盈利,在收来的废纸中掺沙子、泡水,然后拿去卖给造纸厂,但这种原料只能用作制造低级的纸板,要获得足够的原材料生产复印纸和新闻纸等高档再生纸,造纸厂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垃圾分类回收的废纸。这无形中提高了商品价格,受害的其实是中国消费者。
此外,多头管理也是垃圾处理的重要问题。《纽约时报》认为,在二嗯英的排放限制标准上,国家环保局和发改委之间已经博弈了三年,而提高国家标准一事并未出现进展。
症结二:补贴“诱惑”
城市化的加速必然要求社会各方对垃圾处理的投入大增。据悉,截至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已经拨付1万亿元资金,在此基础上,北京今年又为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划拨3500亿元资金。
高投入,尤其是来自政府的大量补贴,是垃圾产业在中国被称为“朝阳’,产业的重要原因,但是许多企业受利益诱惑,产生了不少问题。
目前,垃圾的混合收集仍是大城市普遍采用的垃圾收运方式。虽然2002年中国政府就开始提倡分类收集,但垃圾分类收集目前只占16%,效果不大。
曾经有人提出,垃圾分类难的主要原因是公众的环境意识不强。事实上,中国的老百姓在垃圾分类上做得很好,但是垃圾车最后却混着回收。这是因为垃圾处理企业是按照吨数获得政府补贴,他们并不希望大力推广分类回收。
中国大城市的垃圾桶采取“大类模糊”的设置方法就是很好的例证。西方国家一般对垃圾桶进行详细分类,便于民众进行垃圾投放。但是中国不同。对垃圾回收企业来说,如果标准越具体,老百姓做得越好,进人回收体系的垃圾越多,他们能够获得的补贴就越少。这事实上是过去数年里垃圾分类推广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补贴政策还催生了虚报。据悉,北京一家垃圾填埋场采取垃圾清运车重复称量的方法,使其上报的日接受垃圾量比实际数字多50%,这五成“莫须有”的垃圾当然可以从政府获得相应补贴。
补贴政策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焚烧厂可以发电,而且进入电网后,政府也会提供补贴,这成为许多企业大力鼓吹焚烧项目的重要缘由。由于达不到发电要求,为追求更大的发电能力和从国家电价补贴中获取更大利益,焚烧厂在运行中大量掺煤,几乎成为“享受国家补贴的混合垃圾小火电厂”,不仅消耗能源,还产生了污染。
症结三:监督机制缺失
政府对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补贴,实际上花的是老百姓的钱。但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中国目前尚未建立合理有效的第三方监督机制。
对于政府公布的数字和措施,甚少有学者和媒体站出来质疑其是否合理。例如,北京市日前公布,2008年以来,垃圾生产力目前仍按照每年8%左右的速度持续上升,但目前的北京市垃圾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仅为1.04万吨。事实上,一些学者经过研究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7年,北京的垃圾增长率约为2%,为何突然变成8%,政府并未给出解释。而1.04万吨的数字,也与北京政府绿色申奥时提出的日处理能力1.621万吨前后矛盾。
此外,对于许多城市大力推广焚烧项目,也缺乏有效监督。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量和扩建焚烧厂,是许多城市提出的目标,然而这两个目标自相矛盾。如果垃圾都进入分类回收体系,可以焚烧的垃圾数量必然减少。如果那些大力兴建的焚烧炉最后没东西可烧了,怎么办?
建设焚烧厂的投资巨大,建设一个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焚烧炉及附属热能回收设备,大约需要7—8亿元人民币。要减少污染需要提高焚烧标准,但是每提高一项标准就要增加投资,而且焚烧厂是有寿命的。这些成本都需要老百姓承担,但焚烧项目从筹建到报废的全过程并没有来自第三方的监督机制。
症结四:简单化模仿
当下,全国各地兴建垃圾焚烧项目的热潮正在逐渐升温。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十几个省区均已建成或拟建设垃圾焚烧厂。
主烧派坚持的论据是,焚烧是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为了解决垃圾问题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因此中国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也要向焚烧倾斜。
这个论据的逻辑其实是简单化模仿,这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关键是还有另外一面。垃圾焚烧确实曾在欧美国家盛行过,但是他们目前都处于关闭垃圾焚烧发电的潮流之中。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都早已相继颁布了“焚化炉禁建令”或部分禁建令。日本高峰期建设有6000多座垃圾焚烧设施,但到目前仅存1280座。即使是经济不是很发达的菲律宾,也颁布了垃圾焚烧设施建设的禁令。
发达国家发展垃圾焚烧项目有重要的历史背景,上世纪70、80年代,一次性垃圾数量庞大,而塑料制品无法降解,于是拿去焚烧。但存在二嗯英污染风险和投资运行成本过高这两大弊端,使得垃圾焚烧在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高潮之后,目前在国外已经成为了一种“夕阳产业”。
最近这二三十年,全世界包括中国的废物资源化的技术发展很快,塑料制品完全可以进入回收领域和资源循环体系,用于生产仿木板等合成材料。因此,主张中国简单地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是不可取的。
标签:申论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