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指导:毁三观不如过三观

编辑:

2013-04-08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新形势下亟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解析】D。主旨概括题。此题文末部分有一个比喻句——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所以应该重点关注其前面部分,即“但”引导的语句,近义替换后选择D。注意:C选项为引申义,如题目为意图推断题的话,应选择C。

(四)反面论证:就是用已知的条件论证某一结论的反面是不成立的,从而推出该结论是成立的。

标志词:“否则”、“如果不……”

方法:反面论证本身不重要,可以略读,但是其证明的观点很重要,而由于反面论证往往出现在正面论证之后,所以,当发现文段有反面论证的标志词之后,可以马上确定反面论证的前一句是作者观点所在。

【例4】即使社会努力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制度,人们还是会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也要取得报酬,拥有资本的人还可以通过拥有资本来获取报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则,就会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形成社会阶层的过度分化和冲突,导致生产过剩的矛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A. 收入均衡难以实现

B. 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

C. 分配差距源于制度

D. 收入分配体制必须改革

【解析】B。主旨概括题。通过“否则”可以迅速确定其前一句为文段的主旨句,近义替换选择B答案。

二、原因分析略读

很多文段的行文脉络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往往采用原因分析。

引导词:“由于……”、“因为……”

方法:其本身并不重要,可以略读,但是其前后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所在,所以要重点关注原因分析部分的前后部。

【例5】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太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懂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每个人对交往和独处的喜爱程度不同

B、喜欢交往的人往往害怕独处

C、享受孤独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D、生活中既要擅于交际又要能耐孤独

【解析】D。主旨概括题。本文开篇作者表明了观点,即文段首句。后面“由于”引导的语句属于原因分析。所以重点关注首句,近义替换,选择D答案。

三、文言文略读,看不懂的都略读

言语理解考试往往会出现文言文和一些专业行知识,但是这不是考核的重点所在。

方法:如果在文段中,有语句晦涩难懂的话,那么直接跳过,能读懂的语句则往往会是文段的重点语句。

【例6】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谚语,道出的是美在于关系。对于美是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苏东坡的(琴声)作了这样的思索:"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予君指上听?"

苏东坡的(琴声)体现了他对美的认识,最能说明他的观点的一项是( )

A.美是难以说清的东西

B.美是主观的东西

C.美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D.美是主客观统一的

【解析】D。态度观点题。此题文言文内容理解难度很大,所以考生重点关注非文言文的语句——对于美是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苏东坡的(琴声)作了这样的思索。所以正确选项会围绕是否统一而展开,4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谈了主客观是否统一,所以选择D。

更多内容请进入:公务员频道 > 国家公务员 > 辅导资料 > 行测辅导

标签:行测辅导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