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1-20
[措施:积极而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
对于社会矛盾,我们应当转换观念,既不能视而不见、故意回避,也没必要惊慌失措,而是应当将之视为“常态”的事情,并予以积极主动地应对化解。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至少要做好这样两类事情,即: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应当以社会公正为基本依据进行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的安排;从现实操作层面上看,在中国现阶段,应当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第一,以社会公正为依据进行基本制度和政策的安排,是应对、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中国面临的社会矛盾问题虽然复杂多样,千头万绪。但是应当看到,在解决这样一些复杂矛盾问题时,如果从顶层设计方面进行有效的布局,在中短期内是能够见到成效的,在较长的时期内是能够成功的。就大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布局而言,应当立足于社会公正的基本理念来进行。社会公正的精义是,以维护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为出发点。不管这个人是富人还是贫困者,是官员还是百姓,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只要是关乎其基本权利范围内的事情,都应当得到一视同仁的维护,而不能厚此薄彼;而且,在解决某一社会群体所面临的不公正对待问题时,不能损害另外社会群体的合理利益。只有以社会公正为依据,才能理顺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成社会各个群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
第二,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是中国现阶段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举措。
民生问题是中国目前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只要大幅度地改善民生,就能够从源头上减小社会矛盾产生的几率,减弱社会矛盾的“烈度”,从而有效地稳住社会的基本面,维护社会的安全局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在中国现阶段,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程度同社会的安全程度成正比关系。正因为民生问题如此重要,所以在中国现阶段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是,要初步实现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改善民生的具体目标,即: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就中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和财政能力来说,只要消除形象工程和豪华工程、杜绝奢靡之风、节省公共行政成本,将改善民生作为公共投入的优先目标,那么,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是毫无问题的。
第三,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保障。
建设法治社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以宪法为核心、覆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体系化的法律制度;确立法律在整个社会当中的权威地位,确保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等等。法治社会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具有不可替代的制度保障意义。法治社会所具有的公正合理的法律体系,可以使市场经济得以规范化有序化,使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有章可循,使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得以切实维护,从而最终有效地化解种种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得以安全运行。在中国现阶段,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强调法律的权威性,防止公共权力的扩张,使任何人都不能跃居法律之上。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ps: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2015国考申论热点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在公务员考试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推荐:
标签:申论热点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