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国考逻辑填空考点分析:成语辨析

编辑:

2014-11-28

【例3】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______,深入______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高瞻远瞩 分析 B. 高屋建瓴 发掘

C. 见微知著 彰显 D. 由表及里 剖析

【答案】 B

【解析】 这是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先从第一组词入手,该成语与“胸怀全局”用顿号隔开,为并列之意。其中C项“见微知著”比喻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D项“由表及里”是指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再观察第二组词,根据搭配进行排除。A项“分析”与“新闻的理性力量”搭配不当,而B项“发掘”则符合搭配要求和文意表达,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例4】 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_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__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展现 闲言细语 B. 描绘 蛛丝马迹

C. 呈现 只言片语 D. 还原 一鳞半爪

【答案】 C

【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此题可以从第二组词入手解题,A项“闲言细语”指的是随便说的闲话和语句,带有些许消极意味。B项“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C项“只言片语”是指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D项“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文段要反映的是文人学者的形象,由此可知C项“只言片语”最为恰当,A项的感情色彩不如C项准确。B、D两项意思表达不符合文意要求。再用第一组词进行验证,“呈现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搭配准确恰当,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

【例5】 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尽管这个年表还有不够之处,但它的______提出毕竟标志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______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细致 子虚乌有 B. 精准 虚无缥缈

C. 合理 扑朔迷离 D. 精确 空穴来风

【答案】 B

【解析】 这是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这道题目可以由第一组词入手解题,根据文中的提示性信息可知该词是对“夏商周年表”的形容,首先排除A、C两项,比较B项“精准”和D项“精确”,前者侧重在“准确”上,后者侧重在“确定”上。根据文意表达可知,应该使用B项“精准”一词。再通过第二组词进行验证,“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指看不见、摸不着,虚幻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该词与之后的内容搭配合理,符合文意表达,由此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

【名师点评】 D项“空穴来风”原意为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说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是不正确的。考生注意不要将“空穴来风”与“无中生有”等同视之,造成误用。

ps: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本文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的15年国考逻辑填空考点分析相关内容,更多公务员考试最新信息请及时关注精品学习网公务员频道。

相关推荐: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三段论解题技巧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推理判断:类比题思路解析

 

标签:判断推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