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面试 > 面试模拟题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模拟练习

编辑:sx_zhaoll

2013-12-20

【摘要】以下是精品学习网整理的“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模拟练习”一文,精品学习网还整理了相关公务员考试信息,便于大家有序安排复习和考试,请持续关注。

36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相互的力量源泉,欣赏必然是有愉悦人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必然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是(  )。

A. 欣赏与被欣赏B. 欣赏是一种善良C. 欣赏是一种理解D. 我们要学会欣赏

参考答案:D 解析:本文段讲述了欣赏与被欣赏的意义,让人们了解欣赏的价值,学会去欣赏,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37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  )。

A.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失败者B. 成功的人生少有挫折和失败

C. 成功是一种心理感受,与现实的物质无关D. 成功可以自己定义,不用将其看得过于神圣

参考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强调对待成功的态度,“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并没有说成功与物质的关系,故选D。

38阅读以下文字,完成38-42题。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例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摄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摄氏度。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38.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 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 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 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参考答案:C 解析:由第4段“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则被忽略了”,可知“联合国有关机构”使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并未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故C选项表述错误。

39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 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 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 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参考答案:C 解析:A选项以偏概全,由第1段“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可知,是“一般”而非“必然”,排除A。B选项指代对象理解错误,由第3段“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可知,是“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而非“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排除B。D选项,由第5段“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可知,“永久冰盖面积比现在小”与“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排除D。由第2段“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知,C项正确。故本题选C。

40要获得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的关键是(  )。

A. 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B. 依靠计算机模型得出的预测

C. 研究过去大气中气温的变化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D. 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及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

参考答案:A 解析:由原文第4段的最后两句话可知,计算机模型的预测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因此B选项错误。由第2段可知,D选项的测量手段只是为了“研究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而非“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因此,D选项错误。由第5段的“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可知,C选项偷换概念,把“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换作“气温的变化”。故本题选A。

4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 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 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D. 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参考答案:B 解析:由第2段的“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可知,B选项的“数千万年”推断错误,故本题选B。

42填在短文【】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 猜测 升高B. 预见攀升C. 预测 提高D. 估计提升

参考答案:B 解析:先看第二空,“提高”意为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提升”指提拔、向高处运送、提高。由词义可知,“提高、提升”的主语通常为人,排除C、D。第一空,由后面的“短期内”、“接下去的几百年里”可知,“预见”比“猜测”更契合文意,故本题选B。

43①再比如财产公开不需要保护隐私,但香港把保护隐私作为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基本原则,保护申报人隐私也是一项国际惯例。②但在如何公开,何时公开,怎样公开等问题上还远没达到共识的程度。③有人分析称,各界在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比如认为所有公务员都要公开,但香港就并非如此。④从现实情况看,就官员财产要不要公开的问题,早有基本共识。⑤这就需要我们静下来研究问题,而不是流于情绪的宣泄。⑥这样的冷静分析不是没有道理。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 ④③②①⑤⑥B. ③①④②⑤⑥C. ④②③①⑥⑤D. ③②④①⑥⑤

参考答案:C 解析:③句不能作为开头,④句引入一个概念,因此排除B、D项,④句后面接②句,故选C。

44辛亥年到来的时候,似乎没有迹象表明,这将是这个铁血帝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是从隆裕皇太后万寿圣节(正月初)的歌舞升平开始的,而在这一年行将结束的十二月二十五(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却颁布了一纸退位诏书,中国的封建政权就此曲终人散。历史的急转直下,在当时绝大多数人(包括革命领袖)看来都是不可思议。上面一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大清帝国何以灭之B. 历史潮流不要阻挡C. 辛亥革命何以成功D.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

参考答案:B 解析:本文段以史实为例,介绍了一个朝代的变更看似偶然,却蕴含必然的趋势,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45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出现,新的传播媒介也应运而生,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对传统媒体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手机媒体由于发展时间短、相关技术瓶颈尚需突破,目前尚未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但是手机由于具有巨量的用户群,必将在不远的未来迎来黄金发展期,进一步颠覆传媒业市场格局。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A. 网络媒体颠覆传媒业市场格局B. 手机媒体颠覆传媒业市场格局

C. 手机媒体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D. 手机媒体的现状与未来

参考答案:D 解析:文段共两句,第一句介绍背景——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对传统媒体带来严峻挑战;第二句指出手机媒体目前虽面临技术瓶颈,但因用户群巨大,前景非常广阔。D项概括最为准确。文段的重点是手机媒体,而非网络媒体,由此排除A项。B项将未然混淆为已然,排除。C项比较片面,只提到了手机媒体的技术瓶颈,没体现发展趋势,排除。

46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也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对中国城墙的描述,自古以来就大量出现在正史、方志、文学作品或绘图绘哂中,并且是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这说明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块城砖、每一座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大书中的一行一页。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应对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

B. 古城墙的文化价值远高于其商业价值

C. 亟须对现存的古城墙开展保护和研究

D. 城墙为研究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

参考答案:A 解析:意图判断题。文段首先介绍了城墙的历史价值,接着引出了作者观点: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我们要对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7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7-51题。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结论认为,在未来15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迄今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玛之间。相反,从l805年至l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50年间l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2/3具有合作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署了157个用水条约。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全球需求已经稳定地增加,仅仅从l950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亿增至60亿,人均可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大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50年里l/4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37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行动。

47 第三段中说:“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以下不能支持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是(  )。

A. 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之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夺水战争

B. 从l805年至l89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

C. 在处理至关重要的淡水资源方面许多条约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

D. 过去50年间l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2/3具有合作性质

参考答案:A 解析:原文中有“唯一记录”“于4500年前发生”等文字,照应“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A项以发生过战争来证明不会再发生战争,显然不正确。

48以下不能证明第四段中“另一些人”所持观点的一项是(  )。

A. 淡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B. 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无可替代

C. 与水有关的敌对事件并不鲜见

D. 各国可利用的水已达极限

参考答案:A 解析:原文支持“另一些人”的观点的论据是“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由此可知,淡水“并非无穷的资源”才是侧重点,而“淡水是可再生资源”不是侧重点。故A项不能证明该观点。

标签:面试模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