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1-04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同时更要认识到,稳定的坚实基础是发展成果的支撑,快速发展恰恰是改革推动
③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稳妥就能总揽全局,保证改革大业顺利推进;顾此失彼就会交学费、吃苦头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③②①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答案】D。解析:本题可以第三段入手,第三段论述的是改革发展稳定与人民的关系,只有①是关于民生的论述,故①应排在最后,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
16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只有依靠改革开放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B.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改革的最高价值追求
C.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D.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答案】A。解析: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是改革的最高价值追求”可知,B项正确,排除;由“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可知,C项正确,排除;由“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知D项正确,排除;改革开放可以改善民生,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不是说“人民只有依靠改革开放才能过上幸福生活”,A项理解错误,当选。
17在今天南京的清凉山西部,有一段石壁叫鬼脸城,~般认为是古代石头城的遗址。但作为六朝占迹的石头城,却可能不在这里。据专家考证,早在六朝以前,江水就已经逐渐向西迁移。211年,孙权将东吴的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到秣陵,并将秣陵改名为建业,次年营建了石头城,东吴大将周瑜曾在石头城操练水兵。这个石头城或应在今天定淮门旁边的四望山上.地势靠近长江。清凉山也叫石头山,不过,它的得名却迟至五代十国,由于江水不断向西迁徙,杨行密所建立的吴国就把石头城迁到了清凉山。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历史上的石头城曾多次搬迁
B.孙权营建的石头城靠近长江
C.清凉山是由杨行密所命名的
D.石头城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答案】B。解析:由整个文段来看,石头城并没有多次搬迁,A项错误。由第三句至第五句内容可知,B项正确。由文段的最后一句可知,C、D两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18自古以来,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现实生活中,爱情和婚姻始终被视为个人幸福之命脉所系。多少幸福或不幸的喟叹,都缘此而起。按照孔德的说法,女人是感性动物,爱情和婚姻对于女人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即使是男人。在事业上获得了辉煌的成功.倘若在爱情和婚姻上失败了。他仍然会觉得自己非常不幸。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爱情和婚姻始终被视为个人幸福之命脉
B.成功的爱情和婚姻是幸福的
C.爱情和婚姻对女人而言尤为重要
D.事业成功的男人,若婚姻失败了,他就是不幸福的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文段所提到的内容,D项“事业成功的男人,若婚姻失败了,他就是不幸福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表述为“他仍然会觉得自己非常不幸”。本题选D。
19一个优秀的战略制定者,不仅要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直觉感受。他们必须同时是优秀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近期关于人类认知的研究发现,战略制定者若能得到利用联想思维去发现、利用并说服各方接受潜在的机遇,通常会取得更好的结果。战略创新不仅依靠客观分析,同样也需要直觉灵感。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A.心理分析将成为制定战略的秘密武器
B.战略制定者常常利用联想思维去说服他人
C.创新战略常常是理性和感性结合的结果
D.制定战略时直觉感受比逻辑分析能力更重要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答案】C。解析:由“不仅要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直觉感受”、“必须同时是优秀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战创新不仅依靠客观分析,同样也需要直觉灵感”可知,文段无一处不在强调,战创新需要理性和感性的结合。C项说法正确,当选。
20目前,在经历了能源革命、材料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工业化在技术和产业形态上已经
发展到它的顶峰。世界工业资源匮乏和生态恶化两大危机,正在日益严重地困扰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乃至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工业危机的来临只是工业文明的衰落而并不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衰落。
对这段文字主旨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资源匮乏和生态恶化诱发工业危机
B.工业文明只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C.工业化已经达到了顶峰
D.工业危机的影响不容小觑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答案】B。解析:结合文段可知,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出现了危机,但是工业危机的来临只是工业文明的衰落并不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衰落。即工业文明不等于人类文明,而只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B项概括最准确。故本题答案为B。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题。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礼。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①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②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Et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③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性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8天就是清明;现在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④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2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
A.清明节的由来
B.清明节与风俗的关系
C.清明节与农历的关系
D.清明节的含义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答案】A。解析:第一段介绍清明节的起源,第二段介绍了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关系,第三段从节气方面介绍了清明节得名的由来,第四段从天文历法方面介绍了清明节是如何推算而来的,最后一段介绍了清明得名的另一个缘由。可见,全文都围绕清明节的来历展开。故答案选A。
22根据上下文.“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一句放在( )处最为合适。
A.④
B.①
C.③
D.②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答案】D。解析:所填句子为“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而提到“清明节气”的为第三段,故应填入②处。答案选D。
23根据内容,本文不涉及的学科是:
A.天文学
B.生物学
C.数学
D.民俗学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答案】B。解析:文章讲的是清明节这个传统民俗节日,其中提到了清明节的推算方法,故涉及了到天文、数学、民俗的知识。生物学在文中没有提及。故答案选B。
2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寒食节又称热食节,节俗是禁食冷食
B.清明节的节期20天左右
C.节气歌体现了一定的节气规律
D.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5号前后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答案】A。解析:第二段表明,寒食节是禁止生火,吃备好的热食、冷食。A项与文意相反,故当选。
25寡居效应通常指的是许多年迈的夫妻在失去伴侣之后也相继去世的现象。科学研究发现,40%的女性和26%的男性会在伴侣去世之后三年内死亡,已有相关研究认为,丧偶会增加人的死亡率。丧偶这样的重大变故会加深人的孤独感,而孤独感给人造成的心脏病风险与肥胖和高血压造成的风险相当。
对“寡居效应”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寡居效应”
B.孤独感是造成“寡居效应”的主要原因
C.孤独感造成的死亡风险不容忽视
D.丧偶后死亡率提升的一种现象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答案】D。解析:由文段首句可知,“寡居效应”是指夫妻在失去伴侣之后也相继去世这样一种现象。C项不是对“寡居效应”的理解,首先排除。A、B项分别从性别和原因角度对“寡居效应”进行了分析,均未概括出这一概念的内涵。D项是首旬的同义转换,故本题选D。
2016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及参考答案:选词填空题的文章大家理解了多少呢?要学习更多知识就随时关注精品学习网吧。
相关推荐:
标签:行测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