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财务管理 > 其它财务管理论文

关于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

编辑:sx_zhangjh

2014-10-23

关于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

本文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据了解,各中职学校会计核算遵循的主要是1997年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近年来,国家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进行分类改革,这一系列举措对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各学校办学理念、运作模式的转变导致会计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原有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如何在新形势下制定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来指导中职学校财会工作,值得我们探讨。

一、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环境呈现新变化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公办职业学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中职学校办学机制日趋灵活,资金来源不再完全依赖财政,筹资渠道多种多样。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接受投资机构的投资基金等现代融资手段在学校筹措办学资金过程中被广泛运用。

同时,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民办学校和股份制学校等多种所有制学校数量大幅度增加,这部分学校的运行及财务管理大多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其高效的办学效率、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示范作用日益显著,推动着学校财务管理向国际化方向前进。旧的传统学校财务管理观念及方法将越来越来不适应学校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部官员早2007年就曾表示,中职教育将以依靠国家助学金体系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方式转向免费教育。一些地方已经全面推行或者在少数专业(如涉农专业)中推行免费教育,这些政策措施的推行一方面大大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中职学校财

务管理带来新课题。

二、现行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长期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预算为中心,不重视财务分析,不重视成本核算,学校的财务工作处于“记帐工具”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进行成本核算,投入和产出无法相匹配

“教育成本”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伴随着教育经济学产生时出现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教育的经济价值》(1964)一书中辟专章论述了教育成本,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概念,把教育的全部要素成本划分为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和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此后,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育成本进行了界定,虽然人们对教育成本的表达有所不同,但对其本质内涵基本达成共识,即教育成本的内涵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而耗费的资源价值。教育成本具有阶段性,受教育者因接受教育的阶段不同而形成不同阶段的教育成本。

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科目仍按照政府收支分类设置,支出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五类,没有成本类科目。在旧的经济体制下,学校经费全部靠国家财政拨款,不存在成本核算,现今的职业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和巨大的资金压力,与企业有着越来越多的相似点,同样需要开源节流,同样需要注重管理。同时,免费教育实行后,生均教育成本将成为财政部门对中职学校拨款的主要依据。

(二)筹资渠道单一,资金紧张,资金管理薄弱

一方面,中职学校管理人员仍只注重向财政要经费和向学生收费,经费管理的短期考虑较多,而如何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尝试多渠道筹资,实现学校跳跃式发展往往被管理者忽视。

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对中职学校拨付资金有限,在中职学校在校生迅速增长,规模快速扩张的情况下,财政预算仍沿袭旧的做法,即人员经费按编制内实有人数拨付,公用经费保持不变。在学校人员编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预算拨款连年保持不变,或者增幅甚小。学校资金普遍困难,很难筹措资金购置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实习场地及设备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生源的快速增长,这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不得不“在黑板上开机床,在练习本上演工艺”。“在德国,最先进的设备往往在职业学校,而我们是别人不要的设备在职业学校。”一位职业学校的校长曾感叹地说。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