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2-17
(二)改善国债使用效率的举措
1.科学制定投资规划,严格选择国债项目。逐步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由政府部门组织专门机构对项目进行严格的评审,取消所有制性质的限制和地域限制,在全社会范围内公平选择,以调动社会资金进行项目前期投资的积极性。在资金安排使用上,力争作到科学统筹、充分论证,杜绝“三边”工程和重复建设。可以考虑适当下放一些国债项目的决策权,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在项目安排上的积极性,激励地方政府用好国债资金。
2.调整国债资金布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克服盲目布点的问题,把重点转到与投资环境改善相关的设施建设上。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继续有重点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大相关行业领域的投资力度。
3.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国债使用管理。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国债投资项目的审核,实现对国债投资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加强对项目概预算编制、年度财务决算和竣工决算的审查,加强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后运营情况的跟踪和评估。严肃查处挤占挪用建设资金、违规审批、违法招投标等行为,保证有限的国债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加强对建设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三、适度控制国债规模,适时调整国债投向
(一)必须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我国的财政政策和国债政策不同于凯恩斯理论,其不仅仅是旨在熨平短期经济波动的逆经济风向而动,从实质上讲,其是转型时期的特殊背景之下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一项长期政策。在转型时期,我国经济中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大量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严重影响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增加国债发行力度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需要,更是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维持一定数量的国债发行,是经济发展必须承担的代价。
在过去6年中,积极财政政策每年平均拉动2个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对于增加就业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旦贸然放弃该政策,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出现较大下降,失业问题会更加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将会迅速凸显,这是难以承受的。而且,近年来全国各地利用国债资金兴建了大批工程项目,其中不少仍在建设之中,完成现有这些工程所需的后续资金规模在5000-6000亿元,没有积极财政政策和国债资金的进一步支撑,很可能成为烂尾工程。
因此,在短期内,积极财政政策非但不能完全退出,必须继续实施,而且还要大力完善其有效实现形式,适当调整长期建设国债的力度和结构。即使随着经济形势发展,财政政策确实需要进行调整,也要有步骤、有重点的渐进退出,力求安全、稳妥。
(二)适度控制国债规模,适时调整国债投向
由前面分析可见,我国的国债已经达到相当规模,需要注意防范财政风险和债务危机。但是其还远未达到不可接受的过高水平,今后一段时期,必须保持必要的国债发行规模。当然,在宏观经济形势趋好、企业效益改善、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的前提下,应该考虑逐步调减年发行量,控制国债规模的增长速度。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自我清偿能力,减轻实际债务负担,确保国债资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尤其要注意适时调整国债投向,把目标从防止经济下滑、拉动经济增长向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将发行国债的收入由过去主要用于重点建设项目,转向在建工程的后续投入,公共事业项目的欠债填补和支持启动拟议进行的重大改革事项。主要包括:
(1)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支持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农村“六小”工程,支持县城电网改造等。
(2)积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向西部大开发倾斜,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3)坚决支持税费改革。虽然我国名义税率较低,但是考虑各种制度外的收费,实际税率则偏高。税费改革刻不容缓,其资金缺口需要靠国家财政弥补。
(4)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基层政权以及公检法司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国债资金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居民的收入预期,促进居民消费。
(5)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认真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6)确保大型续建国债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别是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淮河治理等重大水利设施建设。
总之,对于处在转型时期的我国而言,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国家财力不很充足,产业结构急需调整,需要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将国债作为一种长期财政政策工具。在注意保持适度的国债规模、防范债务危机的同时,加强国债使用管理,大力提高利用效率,并适时调整国债投向,将宝贵的国债资金用在最为关键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高培勇。经济冷热争让财政政策选择难。[j],经济,2004(1)。
[2] 叶汉生,林桢。防范潜在财政风险,适度控制国债规模。[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4(1):79-85.
[3] 宋琳。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适宜度研究。[j],统计研究,2003(10):7-11.
[4] 曾军。加强国债资金管理,提高国债资金效益。[j],统计研究,2003(6):24-26.
[5] 彭志远。凯恩斯主义国债理论与我国国债政策[j],财经研究,2002(4),vol.28,no.4:9-14.
2014年国债规模及投向的现状及对策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撰写文章有帮助,更多精彩论文尽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标签:国债研究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