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法学论文 > 版权法论文

5000字版权法论文:多重著作权

编辑:

2016-01-08

1、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著作权及邻接权的权利类型随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多。在1 991年实施的《著作权法》中,规定的使用方式并不详细,而新《著作权法》则规定了1 7种权利类型。因此,基于法律的规定,多种著作权的现象由此而产生。

2、作品的本质决定其需要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多种邻接权。其一、在现代市场经 济活动中,作品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商品;作品的创作过程是劳动过程,作品的传播过程 能够实际上是作者及其他主体向社会提供其劳动成果的过程。如果作者创作的作品不能 得到回报,必然影响其进行继续创作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利于鼓励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其二,作品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的重要方式。虽然作者可以在业余进行创作,其作品 可以不发表、自己欣赏,但多数作者仍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作者需要向社会传播其作品。

3、社会需要作品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一件作品完成后,并不意味着完全以完成后的表达 形式用于社会传播。社会对作品的传播方式有多种需求。影视、舞台表演、出版书籍、制作节目等方式,可以满足社会的不同主体、不同层次的需要。为此,作品需要不断演绎、发展。

4、就著作权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同一作品可以有多种演绎形式。不同的演绎方式 需要不同的能力,而原创作者不一定具备这些能力。如作词作曲家并不一定具备演唱者 的能力,小说的作者不一定懂电影编导,而作品的传播需要这些演绎形式;从另一方面 来看,《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是作品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这与《专利法》保护发明创造的思想不同,因此,对作品的演绎作出再创作劳动的主体,法律给 予充分的认可和保护。

二、演绎作品的多重著作权的行使规则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科学劳动部分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又以前人的劳动 利用为条件。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成果的取得中,今人和前人的关系。这是因 为科学技术不是哪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整个历史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结晶,是后人在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作科学技术作品,也必然要继承前人的 知识。所谓演绎作品,是指“从原作品中派生出的新作品,这种派生作品虽有后一创作者的精 神成果在内,但又未改变原作之创作思想的基本表达形式”。[1]

多重著作权的行使比较复杂,从时间的先后考虑,如演绎作品,就可能在原创作品基础上依次产生翻译作品、连环画、电视电影作品等,每一种后续产生的作品产生都有邻接权,其行使均应征得在先权利人的同意。从整体和局部的角度考虑,使用部分作品,不得侵犯整体作品的使用权。如使用翻译的连环画作品,就不能擅自使用其画面。多重著 作权的行使必须考虑在先作品权利和整体作品权利。

《著作权法》第12条的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的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演绎作品的作者在演绎他人的作品时,除非该作品已经进入公有领域,一般应取得原作 者同意并支付报酬,除非法律有另外规定。同时,还应该保持与作品的同一性、完整性 ,不得擅自变更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在赋予垄断权中,国家的唯一利益和主要的目标,在于来自作者劳动的、被公众获得的 一般性的利益。[2]行使自己的著作权不得侵犯他人在先权利,源于邻接权产生的特殊性。邻接权作品产生 在原创的基础上,由于对原创作品进行了加工、演绎,因此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因而 原创者的权利更容易被侵害。由于著作权法与知识信息的创造与传播具有密切的联系,著作权法涉及到社会的政治、 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它不能专注于对作者的保护,而应顾及到广大使用者 的利益。”[3]国际唱片与音像制作者联盟(IFPI)吉利恩达维思也认为,著作权法的创设 立足于公共利益的目的,如果承认创作有价值,无论艺术、文学还是其他作品,只要这 种劳动成果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那么这种创作活动就应当得到补偿,著作权给创作者 提供了手段,鼓励了他们的文化活动,满足了公共利益。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5000字版权法论文。更多详情请点击法学论文

标签:版权法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