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08
(三)道德建设是克服“潜规则”的根本
道德规范是通过人的内心信念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具有根本性,发挥道德自觉功能,使行为人不想。实践证明,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的道德“底线”比道德品质低下的人的道德“底线”要高。“潜规则”的运作,本身就不易被发现,因此,更需要行为人的自觉。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理性的人,道德高尚的人,不按照“潜规则”运作的人,需要道德建设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按照法律行事,都共同参与抵制“潜规则”,这样,“潜规则”就被架空而没有生存的空间。现实的情况是,一些人按照法律规则运行,就没有市场,就千方百计地想创造“潜规则”以满足自己的愿望,最终获得了成功,也就当然有人仿效。潜规则难得治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除了其潜在性、隐蔽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在深恶痛绝的同时,当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时,自己又不知不觉成为了“潜规则”运作的当事人,比如,一方面要“学术打假”,另一方面自己又在“造假”、“贩假”、“纵假”。因此,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潜规则”。
法律建设、制度建设、道德建设分别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发挥克服“潜规则”的功能,它们由显到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但必须同时施力才能真正有效。当然,“潜规则”的治理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蒋立山,为什么有法律却没有秩序 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秩序分析[J]法学杂志,2005(4)
[2]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 张云昊,关系:一个本土组织行为学研究范式的构建[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4)
[4]房保国,制度是如何形成的[J]中外法学,2007(2)
[5][英]韦恩·莫里森著,李桂林等译,法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6]戚攻,影响地方政府行政的十大社会基元[J]探索,2005(3)
[7]重重弊端妨碍中国成超级大国,参考消息[N]2007-7-18(8)
[8]罗豪才,宋功德,和谐社会的公法建构[J]中国法学,2004(6)
[9][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10]王淑芹,道德法律化正当性的法哲学分析[J]哲学动态,2007(9)
[11]慈继伟,正义的两面[M]三联书店,2001
[12]殷祚桂,反腐不用重典。北欧为啥依然廉政[N]中国青年报,2007-09-13(2)
[13]汪宛夫,官场潜规则与党的意志“中梗阻”现象[J] 领导科学,2004(22)
总结:通过阅读本文不知大家是否写出满意的法史学论文:“潜规则”的法理学分析,更多内容请点击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标签:法史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