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法学论文 > 法史学论文

谈谈对法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

编辑:

2014-02-20

2.1.1 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对各个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每个人的科研能力基础不同,这就要求培养者能正确认识各个被培养者的特质,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培养其科研能力。建议在研究生入学之初,作为主要培养者的导师应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份自我总结和成才规划,以帮助导师了解每个研究生的情况,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包括科研能力培养在内的培养方案。

2.1.2 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研究生攻读学位的时间有限,其个人精力与学术志趣也不同,应针对其特质,选定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避免研究范围宽泛的问题。

2.1.3 要树立普遍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培养理念。既注重采用普适性的方法培养研究生整体的科研能力,又结合各个被培养者的发展潜质和其成才规划,采用特定的培养方法,从而培养出有学术发展潜质,能为法学研究做出一定贡献的研究生。

2.2 调整培养方式。 一方面,调整设置的课程结构,开设跨学科的课程。笔者建议,在研究生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中,应适当加入相关学科中与法学研究有密切关联的课程,以此确保被培养者能获得相对统一的知识补足。

另一方面,创新培养方式,推行“导师组”模式。“导师组”模式是指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为每个研究生确定一名“主导师”,然后针对其自身情况再配备若干名“副导师”,以主导师为主,副导师为辅共同对研究生进行培养。这种方式将有利于被培养者吸取各家所长,也有利于克服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师门有别”的弊端,增进交流,尽快地提升其科研能力。此外,笔者建议在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三年计划中,设置一个实践环节,而且对实践的内容和方向有所限制。

2.3 调适培养技巧

2.3.1 调整授课方式,发挥被培养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应打破“教”与“学”之间存在的隔阂,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确保培养的效果和质量。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授课,导师用很短的时间对课程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讲授,然后列出了若干个研究方向供学生选择以进行专题研究。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定方向后在课后进行准备,并以该方向为专题在课堂上进行宣讲。然后,其他同学再就其宣讲进行提问和交流。最后,由导师进行点评,指导其就特定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3.2 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组织形式上要讲求技巧。笔者建议导师应将其所带的研究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和科研小组。小组成员的分配上要讲求知识背景、年级、所攻读的学位和性别的搭配。导师负责在宏观上对各小组进行指导,给予各小组一定的自我管理的空间。同时,可以在师门内部设置内部课题,由各小组通过模拟课题招标的方式进行投标,以此为契机提升被培养者的科研能力。

 

小编为您准备的对法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希望可以帮到您!

 

相关推荐: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国法制史课程教材建设

标签:法史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