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5-22
四、国外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对于国外环境法所确立或体现的环境法基本原则,只要不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或虽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但其合理成分可供我国借鉴的,我们可以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立法传统予以定向地借鉴、吸收和发展。针对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建设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在制定环境基本法和制定、修订各专门性环境法律法规时,应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体系的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制定替代现行的《环境保护法》的环境基本法,在其中列举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二是要遵守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价值。三是总体框架要全面、系统,各基本原则既要相互联系,又要相互制约;既要具有广泛的覆盖性,又要具有统帅性和指导性。四是既要立足于本国的国情,又要注重响应国际环境法律文件尤其是《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对国内环境法基本原则建设的要求,还要借鉴和吸收国外环境法先进和成熟的基本原则建设经验。五是体现环境法基本原则的特殊性、抽象性和规范性。
基于上述要求,根据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环境法学的研究成果,作为理论上和实践中的中国环境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是体现可持续协调发展思想和包括确认和保障环境权利原则在内的环境权益平衡、协调和制约原则,包括代际环境利益平衡原则、环境公权对其他公权的合理制约原则、不同环境公权间的平衡、制约和协调原则、环境私法权益和其他私法权益的平衡、制约与协调保护原则、 [12] [12]环境公权与环境私权的相互制约原则。二是发展环境科技、普及环境科技知识、培养环境文化的原则。三是科学环境保护的原则,包括环境保护的预防性(包括风险预防和损害预防)、综合性、整体性与全过程原则,即环境问题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把综合性的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措施贯穿于环境的开发、利用和改善的过程之中,贯穿于工农业以及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四是环境责任原则,包括开发者养护、利用者补偿、污染者治理、破坏者恢复、消费者最终承担、受益者负担、主管者负责等原则的高度概括。 [13] [13]其中开发者养护、利用者补偿、污染者治理、破坏者恢复在日本等国家又被日本的《环境基本法》统称为原因者负担。五是环境保护的知情与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与改善活动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获得相关的环境信息,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并可平等地参与到有关环境立法、司法、执法、决策和法律监督的事务之中。 [14] [14]六是环境保护的合作原则,包括涉外合作与国内合作的原则。
注释:
[1] 王保树.经济法原理[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44
[2] 赵国清.外国环境法选编[A].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77-681
[3] 赵国清.外国环境法选编[A].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18-619
[4] 赵国清.外国环境法选编[A].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18-219
[5] Ludwig Krämer, EU Casebook on Environmental Law, Oxford, Harting Publishing, 2002, P.128, 135,145.
[6] Jan H.Jans, European Environmental Law, Second Revised Edition, Groningen, Europa Law Publishing, 2000, P.31.
[7] Richard Macrocy, Ian Havercroft and Ray Purdy, Principles of European Environmental Law, Groningen, Europa Law Publishing, 2004, P.33-43.
[8] Richard Macrocy, Ian Havercroft and Ray Purdy, Principles of European Environmental Law, Groningen, Europa Law Publishing, 2004, P.87, P.155.
[9] Richard Macrocy, Ian Havercroft and Ray Purdy, Principles of European Environmental Law, Groningen, Europa Law Publishing, 2004, P.111.
[10] Richard Macrocy, Ian Havercroft and Ray Purdy, Principles of European Environmental Law, Groningen, Europa Law Publishing, 2004, P.191.
[11] 王保树.经济法原理[Z].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49
[12] 高家伟.欧洲环境法[Z]. 北京:工商出版社.2000:126
[13] 常纪文,王宗廷.环境法学[Z].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148
[14] Allan Greenbaum, Alex Wellington and Ron Pushchak, Environmental Law in Social Context, Ontario, Captus Press, 2002, P.406.
相关推荐
标签:环境法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